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的一则消息坏了大事

(2014-04-10 20:12:22)
标签:

股市

股份

并购重组

后市

大事

股票

盘面、消息面分析:

  周四午后部分大盘股集体异动拉升,推动沪指打破震荡格局一度上涨近2%.但与此同时,早盘居于领涨地位的中小盘股却冲高回落,利好挤出效应凸显。这一现象表明,利好的脉冲刺激并未改变市场的结构性特征,投资者需提防指数"虚涨"效应。

  盘中大盘股异动,主要缘于一则消息的刺激: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获批,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上证380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的A+H股。由此影响,沪市的相关A+H股集体大涨。但奇怪的是,沪指大涨,创业板中小板等指数却相继回落,此前权重与题材的跷跷板节奏再次延续。

  其实就利好消息本身来说,既突然却并不意外。近两年来,由于创业板等小盘股的持续火爆,深市交投赶超沪市。沪深两市的利益不均倒逼上海加快市场改革,无论是新兴产业板、优先股试点、还是上市地自由选择,还是今天推出的沪港互通,都反映出高层激活上海市场的意图。同时,随着IPO重启临近,监管层也需要提振蓝筹以稳定大盘。

  但我认为,由于IPO排队堰塞湖依旧严重,投资者信心不足,且市场仍然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即使大盘股受提振,资金从题材股撤出回流沪市,但利好的实质性有限,只会强化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而非系统性机会的来临。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手中无好股,则盈利难度依然较大。

  因此,紧抓主线深度挖掘个股,不仅是当前也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课题。投资者唯有紧跟主力的炒作逻辑,以改革转型、政策导向、事件驱动、产业资本运作等为方向,才能踏准节奏掌握主动。

  综上: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挖掘近期强势股,一是市场化并购重组主线,该主线不仅获得国wu院出面推动,还具备化解IPO堰塞湖、激活市场存量资金的深意,炒作或贯穿全年;二是如地产、银行等部分超跌蓝筹,包括上述港沪互通的A+H概念,存在局部反弹机会;三是利好反应未充分未被爆炒的转型产业题材,仍具备反复的小波段炒作机会,值得投资者挖掘布局!

技术面分析:

  我们先来看下上证指数,蓝色线是我预计的路线,由于今日的突然变盘改变了预计路线,那么接下来会怎么走,我们来看下棕色线,我认为指数没有在预计的路线走之后,后期会围绕上轨附近反复震荡构建平台,我们都知道中期来讲指数肯定是向上的,那么构建一个平台是必须的过程,那样起来的才有力量,例如今天这样的突然崛起,指数是走不远的,就算后市的某天再次像今天这样的突然崛起,那么对中期来讲操作难度会非常大,只挣指数不挣钱那是肯定的事,但你要明白,主力不会选择这样走,他也知道要怎么布局,他也要通过个股来收益,今天的突然崛起只是一则消息的突然刺激,同时坏了很多投资者、机构、游资的如意算盘。

http://img5.blog.eastmoney.com/sh/shali12/201404/20140410200620496.jpg

  我们再来看下深成指,深成指今天表现的较为淡定,技术方面来讲,深成指的切入点或分析会比较简单,今日深成指也跟随上证突破了上轨,那么近期也会围绕上轨压力附近反复震荡,性质与上证是一样的,我建议后期依然以深成指作为指数的方向标进行参考操作。

http://img5.blog.eastmoney.com/sh/shali12/201404/20140410200630574.jpg

  以上分析只是对指数方面的分析预测,那么个股的走势又将如何呢?当然中小板、创业板是个股的方向标,有没有挣钱效益全是看这两个指数,下面来简单说下,就目前的中小板、创业板来看,技术面上没有很好的切入点,还是处于一个非常难看的形态,那么就是说个股方面想要有挣钱效益还是有点难度,在技术面我建议投资者多关注以下几个形态的个股,一:近期持续震荡,量能温和股价却未大涨过的个股(例如陕鼓动力),二:在上涨通道中运行的个股(例如泰和新材),三:我反复强调的低位个股(例如祁连山),四:之前强势后,有望二次炒作的个股(例如尤夫股份)。

  综上:由于今天的突然崛起,指数方面近期还是会以震荡构建平台为主,个股的挣钱效益来讲,投资者可参考我从消息面、技术面分析的个股进行适当或相对应的操作即可。

趋势:

  短线震荡,中期向上。

举例说股:

  今天暂时不公开我所操作的个股,没有把握的操作我不想误导投资者,我也在不断的成功或失败中学习更多的经验、知识,这个世界没有神,没有百分百的成功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在股市里呼风唤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