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365:潮拜筑地,鱼味无穷——北大日记(330)

标签:
365美食日本筑地市场 |
分类: 影评 |
暑期在香港时,观看了一部日本纪录片《潮拜筑地:鱼味无穷》,是记录即将关闭并在新地址开业的日本著名鱼类生鲜市场——东京筑地市场的。纪录片是这家成立80年的当今全球第一鱼市场落幕之前的珍贵全景记录。筑地市场在全盛时期每天的营业额达到30亿日元,3200吨吞吐量,并吸引6万多个前来购买的商家。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其拍摄诚意却感动了美国西雅图电影节,倾倒了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科电影节,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影片拍摄时间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约1年零4个月,拍摄总时长602小时,总拍摄日期为场内143天,场外48天。受访人数情况:批发商81名,场内员工12名,其他人士60名。导演远藤尚太郎说:“我希望透过电影让筑地文化传遍全球,永留后世!”从现实的情况看,导演的意图得到了体现。
那么,什么是筑地文化呢?筑地鱼类市场是生鲜鱼类的批发市场,产品主要来自于日本各地,也有少部分来自于国外。订单则源自日本国内和国外,包括美国洛杉矶这样遥远的地方。每天清晨,筑地市场的批发商把最为新鲜的生鲜鱼类产品卖给需求者。部分大型和珍贵的产品采用竞价拍卖的方式。在这个市场中,批发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最了解当季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价格,能够给需求者——很多是著名日本餐厅的老板提供最为宝贵的信息。以至于很多人这样评价筑地的批发商:
“没有筑地,就做不了生意。”(寿司之神小影次郎)
“场内批发商对鱼的知识无人可比。”(EScUISS厨师Lionel Becaat)
“需要批发商的情报,才知道鱼的好坏。”(第三春美脂,长山一夫)
“你是一个厨师的话,一定得到筑地去。”(nomo厨师,Redzepi)
市场中很多批发商都是几代人相传的家庭经营单位,世代发展成为招牌店,和餐厅经营者建立了非常密切,休戚与共的关系。尽管每天凌晨就要开始在湿淋淋的市场开始辛劳的工作,但是他们对于工作充满了自豪感。批发商卖鱼,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为了对得起出海捕鱼的渔民和烹调鱼的餐厅和普通消费者,而餐厅的业者仔细挑选鱼,不仅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对得起批发商和品尝鱼的消费者。从渔民到筑地市场的批发商,再到经营餐厅的厨师,都对于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成就了日本餐饮业的品质保证和繁荣——日本人嗜吃生鱼,这对于食材的新鲜度要求很高。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饮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这种饮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是令其他国家的人了解本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也曾经拍摄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影响广泛的影视片。但是,像《潮拜筑地:鱼味无穷》这样的宣传一个原生态大型市场的影片还没有。希望我国的影视工作者可以从这部影片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