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7@365:虚拟网络货币的演变过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上)——北大日记(272)

(2016-07-05 23:18:16)
标签:

365

财经

比特币

分类: 经济时评

今天与一位好友聚会时,听她谈起比特币的最新发展动态,我把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虽然目前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这个名词已经家喻户晓,在现实的金融交易中电子货币大行其道,世界各国实际发行和使用的电子货币也是形态各异,但是目前尚未对其有特别精准的定义。

 

一、关于两类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第一次正式出现于1972年,在美国金融评论家罗伯特·亨瑞森(Robert Hendrickson)撰写的《无现金社会》的论文中,首次比较正式地提出了电子货币的内容。[i]之后,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笔者比较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陈进教授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即“以金融电子网络为基础的,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ii]

其实,以电子货币有无真实的法定货币作为支撑,电子货币只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法定货币单位计价的货币等价物,即这类电子货币在流通和结算的整个过程中,无法脱离法定货币及其价值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法定货币是电子货币的基础,电子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可兑换性是其获得社会认同的前提,这种电子货币具有法律上的合法地位。此类电子货币分为卡式电子货币和网络电子货币。另外一种电子货币则是网络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网络虚拟货币是指由一定的发行主体以公用信息网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网络或者有关电子设备中,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由日本人中本聪于20091月设计发明。简单地说,个人如果要获得比特币,一种方式是使用计算机下载软件,使用特定的运算方法,进行比特币的“挖矿式”挖掘。由于需要使用特殊的计算方式和耗费大量的CPU时间和电力来获取比特币,挖掘比特币变得越来越困难,截止2014年,比特币的总量定格在2100万个。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特定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购买。这种网络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没有直接的联系,即它的法定地位没有得到权威国家金融机构的确定。但是公用信息网赋予了它可接受性和可流通性,即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使用。

 

二、电子货币的演进过程

     这两类电子货币的出现,可以说都是货币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创新产物。众所周知,货币的主要职能是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计价工具。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早期,各种五花八门的物品都承担过货币的职能。但是经过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电子货币横空出世,独领风骚。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1)去贵金属化。黄金和白银因为其品质可靠、易分割、可携带的特质,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担任着货币的角色。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贵金属的储量有限,不能适应商品交易和流通的需求,逐渐被纸质法定货币所取代(辅之以小面额的非贵金属硬币)。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际上与美元挂钩的金本位制度的崩溃标志着货币去贵金属化彻底完成。

2)去纸币化,又被称为无纸化。纸币作为货币,虽然有超越贵金属的优点,但是仍然有一系列不便利,比如,大量的纸币印刷需要树木的砍伐不够环保,纸币的运输有安全性的风险,纸币的支付有造假的可能。这些缺点导致卡式电子货币的出现,既信用卡一类电子货币的出现。卡式电子货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现金使用费用,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在卡式电子货币出现之前,在世界范围内,银行业要花费管理费用的一半来管理现金。卡式电子货币普及之后,这种情况大大改观。美国1996年的《改进收债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于199911日前取消纸质支票。 [iii] 改用电子转账方式向雇员、承包商和受益者付款。此项措施仅在邮资和支票印刷方面每年就可节约1亿元美金。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卡式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没有彻底结束纸币、硬币和支票一类纸质准货币的使用。这些货币形式仍然与卡式电子货币并存。

3)去卡化。卡式电子货币尽管有诸多优点,但是人类探索货币新形式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卡片电子货币的发行和制作仍然涉及成本,其携带的不便和丢失也会给使用者造成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施的发明和普及使用,网络式电子货币应运而生。网络电子货币是采取一系列经过加密的数字,在全球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交易媒介物。网络电子货币分为专用网络的封闭式网络电子货币和开放式的网络电子货币,前者有利用政府或者金融机构专用网络进行的电子资金转账(EFT,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和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 financial electronic interchange)后者又被称为软件式电子货币,即利用特殊的软件通过开放的互联网进行支付的一类电子货币,这一类电子货币先后有荷兰求索现金(Digicash)公司研发的e现金、美国的网络现金(Cyber cash)等,比特币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般来说,大额支付适合使用封闭式的电子专业网络,小额支付适用于开放式的互联网电子网络。

虽然网络式电子货币前景被普遍看好,但是并没有取代卡式电子货币。目前,卡式电子货币和网络式电子货币在很多情况下是交叉使用的。比如各种金融卡不仅可以直接用于POS机使用信用卡支付系统进行电子支付还可以通过加密方式进行网上支付。此外,纸质货币还是没有被淘汰,和卡式电子货币、网络式电子货币并驾齐驱一起被使用。

 电子货币的这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后面的推动力是什么?是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货币优质特性的不断追求。这些货币优质特性包括:(1)使用的便利性。即携带便利、不宜损坏、找零方便、便于储存等等。(2)使用的广泛性。与传统的货币不同,电子货币具有结算和使用的统一性、支付和结算自动完成,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电子货币不仅可以用于直接购买商品,还可以用于虚拟社区和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繁荣。此外,电子货币的使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用者可以享受全天候全球性的金融服务。(3)支付的精准性。利用电子货币可以进行精准的支付,即对于微小交易的精准支付。(4)支付的匿名性。电子货币在支付方面具有可与现金支付比美的匿名性,即任何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目的使用电子货币后都不会留下记录。电子货币的匿名性保证了交易的保密性,维护了交易双方的隐私权。(5)支付的安全性。电子货币科技含量高,保密性好,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客户不需要再随身携带现金,不必担心货币丢失和被偷盗。(6)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电子货币的使用无论对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全社会都大幅度地降低了货币使用、存储和运输的成本,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功不可没。

 



[i] David R.Warwick: Ending Cashing: The Benefit of Benefits Electronic Currency, Quorum Books,1998. 

[ii] 陈进:“电子商务时代的电子货币管理”,《金融电子化》,1999年第3期。

[iii] 徐金诺主编:《21世纪金融大趋势》第40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187@365:虚拟网络货币的演变过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上)——北大日记(2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