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3@365:香港愉景湾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北大日记(268)

(2016-07-01 17:26:00)
标签:

365

房产

香港

愉景湾

分类: 经济时评

提前香港的离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州、坪洲和南丫岛,但是愉景湾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少有人特别关注。

愉景湾是位于香港新新界大屿山东北部的一个海岸地区,属离岛区。愉景湾亦可指其邻近的一个海湾。该海湾的正名为大白湾,可细分为二白湾、三白湾和四白湾。

愉景湾由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在1970年代后期发展,原先的设计是在当地兴建一个度假屋村。然而当时往来愉景湾很不方便(当时只有飞翔船),加上租金高昂,所以后来发展商把余下的度假屋以低价公开发售,成为了现在海燕径、海马径一带的低密度住宅区。后来发展商在高尔夫球场兴建了璧如台,再以“低呎价的高级享受”作招徕,吸引了一批向往外国生活形式的居民入住,并使愉景湾成为当时在港外国人的主要聚居地。目前愉景湾大约有14000多居民居住,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人。。

随着政府在1990年代开始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愉景湾的居住人数大增。发展商不断开拓新的住宅用地,并兴建配套基建,如通往小蚝湾的愉景湾隧道,该隧道于2000527日通车,是香港首条由发展商自行兴建的收费行车隧道。愉景湾的发展至今仍在进行中。

有别于香港其他大型的发展项目,愉景湾内的所有开发工程都属私人建设,当年那里既没有道路,亦无水电,这些开发工程需要庞大资金的投入,而且风险很高,工程技术上的挑战亦绝对不少。愉景湾的各项建设,甚至是政府属下的消防局、警局,政府资助的本地小学,以及私家水塘, 均由发展商私人兴建。政府主要是担当审批的机关,整个发展计划的进展是按照正式的规划总纲进行。 愉景湾第一期住宅于1980年推出,于短短24小时内全部售罄,足以反映这类住宅深受巿场人士欢迎;而第一期住宅于1982年开始入伙,并于1983年获香港建筑师协会颁发建筑设计银奖,确认了发展商,建筑师及承建商的努力和成就。

初到愉景湾,以为是来到了欧洲某国的一个小城。建筑风格完全是欧洲样式的。在人多地少的香港,这里并不拥挤,住宅的容积率很高。很多住宅背靠郁郁葱葱的青山,生态环境很好。

愉景湾全岛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有居民选出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岛上的城市管理。通往岛外交通工具有巴士和船,都非常方便。此外,岛上有自己的公共汽车,很多线路,足够居民出行。出于环保的考虑,岛上居民不开汽车,只有随处可见的小电瓶车,居民可以随时使用。用过放好,其他人再用。

在熙熙攘攘人口稠密的香港,愉景湾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自然,因为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这里的房价也是非常高的,可以和香港最繁华的地区港岛中环和九龙尖沙咀比美。

其实,在中国当前的城镇化大潮中,可以向愉景湾的开发汲取不少经验。首先,一个完整的居民社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可以完全由私营企业建成?愉景湾的经验说明是可以的,但是政府要担负起审批和监管的职责,特别是要审批和监控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小城镇的拓展要发挥当地人的积极性,令当地居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来,把其作为自己的家园来爱护。第三,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在愉景湾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数次危机,但是在紧要关头,总是有企业站出来挽救危局,而政府在不干预的大前提下给予鼎力支持。第四,房地产的开发绝对不能只建造住宅,而应该把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基础设施越好,住宅入住的人越多。当下在中国房地产“去库存”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借鉴愉景湾的经验。

(本文写作的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183@365:香港愉景湾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北大日记(268)


183@365:香港愉景湾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北大日记(268)


183@365:香港愉景湾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北大日记(268)


183@365:香港愉景湾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北大日记(2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