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65:人生的“小爱”与“大爱”——北大日记(243)

标签:
365文化爱心 |
分类: 大千世界 |
人的一生,心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种爱。对于自己家人和亲人的爱,可以被视为“小爱”;对于社会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的爱可以被视为“大爱”。当然,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一个富有慈悲心的人,既有“小爱”,又有“大爱”。既爱自己的家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乐于帮助他人。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大爱”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都希望“大爱”越多越好。那么,建立在什么样基础上的“大爱”才是牢固的,才是可以企及的?
最近,我从两位名人那里得到了启发。
一位是刚刚逝去的杨绛先生。纵观先生的一生,是“小爱”极为丰富的一生。在她的书中,《我们仨》的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之间的夫妻关系是集“好友、情人和妻子(丈夫)”于一体的理想关系;而他们和女儿钱瑗之间的父女与母女之情又是格外圆满。尽管钱钟书和钱瑗先杨绛先生而去,但是她对他们的思念没有一天停止过。
因为杨绛先生一家人读爱读书又善写书,钱钟书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杨绛先生是“最才的女”,钱瑗是爷爷眼中的“读书种子”。又因为他们一家和清华大学有不解之缘——钱杨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此相遇和相识,后来又是清华的老师;钱瑗青少年时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因此,在钱钟书去世之后的2001年,杨绛先生将钱钟书和自己的的全部稿费捐献给清华大学建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莘莘学子,她在奖学金设立仪式上表示,这是1995年钱钟书先生病重之后,一家三人商量做出的共同决定。至今已经捐献了1000多万元。这无疑是“大爱”的体现。
另外一位是“脸书”的创始人美国的马克·扎克伯格。众所周知,扎克伯格的太太是美籍华裔普利西拉·陈。虽然普利西拉样貌并不是美若天仙,但是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各方面都很合拍。2012年结婚之后,两人一直想要孩子。但是普利西拉经历了三次流产,直到2015年12月2日,两人才喜得贵女。扎克伯格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你的到来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你母亲和我到现在还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形容这一切,我们愿你健康快乐,从而能够尽情享受你即将展开的、无限可能的人生,你的到来也给我们一个理由,让我们可以思考,我们希望你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生活。”
扎克伯格将“小爱”的完满推及到“大爱”:在2015年10月23日,他的女儿出生之前,扎克伯格出资在加州东帕洛阿托地区建立了一所私立大学,专门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提供教育,这所学校的负责老师,是一名华裔女性。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之后宣布,将“脸书”99%股份捐献出去,用于让女儿未来生活的世界更美好。
从上面两位名人的故事,我们得到启示是:个人应该追求“小爱”的美满,所谓中国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拥有完美无缺的“小爱”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不凡的人绝对不止步于“小爱”,而是会把“小爱“延伸到“大爱”,希望令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生活,力所能及,惠及天下。这样的“大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温馨无比的“小爱”,同时,把我们的“小爱”发散出去,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