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65:“儿童节”随想:孩子快乐但是不要家长为难——北大日记(239)

标签:
365育儿六一 |
分类: 教师生涯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自然是小朋友们感到高兴和快乐的日子。全国各地的各个学校都为小朋友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我们大学里的学生们早就过了欢度这个节日的年龄,但是我还记得若干年前,我当“大一”本科生班主任的时候,曾经和学生们一起欢度过这个节日,一起在北大未名湖的石舫上游玩,很开心。
不过,在这个节日里,我却想起一个话题,就是在学校中,小朋友们要快乐,但是家长不要感到为难。
现在城市里一般家庭还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家庭结构,一家就是一个孩子,自然视若珍宝。相应地,对于学校和老师的一些要求也十分响应。但是,学校和老师的某些要求,尽管出发点不能说是完全不好,但是客观上,却令家长感到很为难。据我观察,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孩子们完成某项任务,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加亲子时间爱你。但是孩子们根本不可能完成,最后重任落到家长头上。比如,最近杭州一些小学布置家庭作业,是让小朋友养蚕,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本意应该是不错的。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里的桑树——蚕以桑叶为主要食物——却日渐稀少,踪迹难觅。为了找到桑树叶子,家长们八仙过海各出奇招,有跑到郊区找农家院的,有上淘宝的,但是一只蚕长大是需要连续不断喂桑叶的(本人小时候在燕园养过蚕,知道这个过程),不少家长们上天入地也不大可能找到这么多桑叶,叫苦不迭。类似的情况还有万圣节让小朋友刻南瓜灯的,以小朋友的手劲,根本刻不动南瓜,任务还是落到家长这里,我知道,有的妈妈因为刻南瓜灯,把手划破了,送到医院缝针,真是得不偿失。
其次,一些课业,在学校不教授完整,令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补习班。这种情况照理说是教育管理部门明令禁止的。但是,还是普遍存在。学校也没有说非常不可,但是你的孩子不上,人家的孩子都上了,你的孩子落后了,你心里好过吗?大多数家长还是送孩子学上,既花钱又费时间。
第三,学校让孩子家长发挥自己工作所长,或者说利用工作便利,给学校活动提供方便。比如说,春游希望家长给联系车辆,课外活动希望家长给孩子们找参观场所。个人以为,这不应该提倡。家长有自己的工作,如果利用工作的便利给自己孩子的学校提供方便,是否容易引起“以权谋私”的嫌疑呢?还有就是,孩子们会不会互相攀比,你看我爸妈多有本事,能够给学校做这做那,爸妈啥也不行。这对于孩子的心灵健康显然是不利的。
第四,学校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出国游学活动。自然,这些活动都是针对某些兴趣的,比如绘画、音乐和体育等等。一般来说,出游一次,价格不菲。家长若是没有这个财力,拒绝老师的邀请,可能会担心老师不高兴,今后会对孩子不好。所以咬着牙也答应参加了。现在的中小学老师才是具有权威性,一言九鼎——哪个家长会不重视老师的话呢?一些事违心也要去做了。
还有其他一些方面,不一而足。通过这些事情,我感觉目前做一个家长真是不容易,亚历山大。通常家长们也不是全职主妇和奶爸,自己还要上班赚钱养家。但是,很多时候被孩子及其学校的一些活动好要求折腾的心浮气躁,筋疲力尽。
我想,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自己各自的职责。最好的情况应该是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家长不应该把自己负担的责任推给学校,学校也不应该把自己负担的职责推给家长,特别是不要为难家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有快乐的父母,才有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