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5:为什么毕业之后“风头最健”的往往不是学霸?——北大日记(287)

标签:
365教育职场 |
分类: 教师生涯 |
人,一路读书下来,会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还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习阶段。自然,每个阶段都有同学,也就有日后的若干同学会。在同学会上,往往会出现一个比较有共性的现象:风头最健的往往不是当年班上的学霸,而是当年那个最不爱学习最令老师头疼的淘气包。
注意,我这里使用的词汇是风头最健。有时也可以用一个更通俗的词汇来形容:以世俗的标准混的最好。比如说,挣钱最多,出手最大方,仕途走的最顺利,等等。反观当年的“学霸”学生,倒是普普通通,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往往令当年的“学霸”心理失衡:想当年自己在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老师夸奖,被同学羡慕,似乎有着大好前程。怎么一旦走向社会,反而在竞争中败北,不如那些当年的“落后生”。而一些非学霸学生往往会在同学会上不自觉地炫耀自己,搞得同学会变了味。
确实,作为老师,我也观察到这种情况。有时,在学校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在社会上并不必然发展的最为出色。倒是当年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后来发展的不俗。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霸学生一路走来被人羡慕赞扬,无形中就有了包袱。在发展的道路上求稳而不善于应变,对于很多机会就无法把握住。那些非学霸同学反而是一身轻松,反正一向也没有光环置顶,敢于放手一搏。此外,学霸学生一向出色优秀,自视甚高,在职场上很多时候不能放下身段,从低处从小处做起。而非学霸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甚出色,所以肯不耻下问,肯“低到尘埃里”去摸爬滚打。这在职场中十分重要。再有就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学霸学生一直被众星捧月,心理上有优越感,和芸芸众生不容易拉近距离,难免清高。而费学霸同学则没有这样的负担,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容易找到话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经营的比较圆融。说来说去,非学霸学生比学霸在很多方面,更豁的出去,也更禁得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