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65:课堂的“提神”小故事——北大日记(271)

标签:
365教育课堂 |
分类: 教师生涯 |
作为一个老师,无论你是多么想把一系列博大精深的理论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在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的连续课程中,你都无法令学生保持连贯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烈日炎炎夏日的下午,在三个小时课程的最后一小时开始时,学生往往感到困倦或者疲惫,对于课程的集中程度会下降。此时,当然,你也可以调整一下课程的内容,把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部分找出来讲述。但是,理论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有自身的发展脉络,如果突然割裂开来,恐怕有损理论的完整性。
此时,我会稍微停顿一下,给学生讲一个“提神”小故事,内容通常还是和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有关的——关于经济学家的奇闻异事。
我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教授的故事。托宾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于经济学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是创建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有记者采访他时,希望他用通俗的话语或者形象的比喻来阐释一下他的理论,以便于民众理解。托宾教授说:“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次日,该记者关于托宾教授获奖的报道刊出之后,不少家庭主妇感到非常兴奋。她们关于“鸡蛋”和“篮子”的知识也非常丰富,看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一位读者给托宾教授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明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被提出下列理论的人获得;‘An
一般学生听到这个包袱甩出来,都会哈哈一笑,感觉也不那么困了。那么,我们集中精力再回到课程内容上。
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位老师要想真正把课程讲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包括很多细节上的功夫。因此,我平时也会十分留意搜集这类“提神”小故事。
不过,最近我发现,有的老师和学者的“提神’小故事比我讲的精彩的多。比如我国晚晴著名学人和翻译家林琴南,他是光绪八年举人,曾任北京五成中学国文教员。有次给学生上课,学生睡觉。为了给学生提神,他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有个风流和尚过桥,对面一个美女扭着小蛮腰也上了桥……”这个开头把学生的精神顿时都提起来了:“然后呢?”林老师的眼睛骨碌碌一转:“然后,他们一个向西,一个向东,走了。…..刚才我们讲到什么地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