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65:北大培养的学生——北大日记(267)

标签:
365教育北大 |
分类: 教师生涯 |
能够进入北大学习的本科生,自然都是各地高考中的成绩优异者。到北大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自然大多数也是优秀人才。这样,当他们经过若干年的学习,毕业之后的出路,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也是十分不错的。
以经济学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出国继续深造的,有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工作的,有去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工作的。其他学科的学生一般毕业之后的出路也可圈可点。十年苦读,衣锦还乡,这些国人的传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在诸多的北大之中,若干年后,也有人成了经营猪肉生意的老板,也有人做起快递公司的业务。媒体一旦捕捉到此类新闻,标题必定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或者“北大毕业生做快递”,引来众人的围观。马上,不同观点的人士会产生分歧,有人认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屈才,有人认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也卖出与众不同的新点子来。一圈热闹之后,喧嚣归于沉寂。
这些事情看到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对于北大这样的中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秉持一种平常心。从根本上来说,北大的培养目标设定在于培养对于社会有用的精英人才,并因材施教。但是,这并不能够保证北大培养的所有人才都走差不多同样道路,毕业之后都有同样人生际遇。
毕业之后走出北大的学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去工作。有的可能走上世人眼中的康庄大道,有的可能走的是少人光顾的羊肠小路。无论走向何方,只要他们自己感觉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就好。
每年学生毕业时,我对于他们的寄语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每次他们回到学校看我时,我很少问他们升官发财之事,只要看到他们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