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65:92级的同学们——北大日记(235)

标签:
365教育北大 |
分类: 教师生涯 |
在北大教书这么多年,教过的学生一个年级又一个年级,毕业了一届又一届。那么,是否对有一些年级或者届的同学印象特别深呢?应该说,是有的。其中之一是经济学院92年级(97届毕业)的同学。
从1990年到1992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北大的本科生第一年要去军训。即先在军事院校学习和军训一年,之后再返回校本部上课。这样一来,这些学生的本科实际上了5年,92年级同学是最后一批第一年级军训的本科生,毕业时和93年级同学一起毕业,即在1997年毕业。
经济学院92年级的同学一入学,就先在军事院校学习。记忆中,北方的同学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南方的同学在安徽的一个军校学习。这一年,他们除了军训,还学习政治、英语等一些基础的课程。但是,经济学的课程都是在他们返回校本部之后上才开始学习的。对于学生军训的评价意见很不一致,但是我不得不说,经过一年军训之后的学生,和没有经过这一年军训经历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学习方面特别努力向上,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
但是,此时,在师资队伍方面,正是一个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刻。就以我们一起毕业留校当老师的同学来说,有不少人出国留学了,有不少人转到其他岗位工作。老一辈的老师们年级大了,有些不能上本科生的基础课了。而那时因为大学老师的待遇很低,工作和住房方面的条件都很不理想,不少新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当老师。“海归”也寥寥无几。与现在多少人争着抢一个大学老师的岗位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面对92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资方面,我们一度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样,每一个老师要上比较多的课程。记得92级的同学们一度对院里提出要求,希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样的课程,不要再上200多人的大课了。那时教室没有多媒体设施,上课全靠老师的板书写黑板,扩音器也不够多,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也听不清楚。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如果把学生分为100多人的班级,就需要更多的老师来上课。
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可贵,主动提出教授他们更多的课程。结果呢,在4年的时间里,我总共教授了92年级同学5门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发展经济学和国际金融专题(这门是和教研室老师的其他4位老师一起上课)。我自己都对学生说,不希望你们4年来总对着一个老师,但是暂时地我们也没有别的方法,只好这样。
正因为如此,我和92年级的同学教学相长,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尽管作为一位老师,教授这样多的课程,付出很多。但是,我感觉自己得到的更多。作为一位老师,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龄,遇到这样一群“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我的荣耀。
92年级经济学院的学生们,无论你们现在何处,我永远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