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65:大学生实习漫谈——北大日记(229)

标签:
365教育北大 |
分类: 教师生涯 |
现在的在校学生,本科生一到大三和大四年级,研究生一到研二,甚至研一下半年学期开始就为实习之事奔忙。无他,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是找工作的前奏,很多时候也是找工作的必要条件。用人单位很多时候是否录用毕业生,要看学生的实习经历。
对于不少专业的学生,比如金融学这样的专业,合适的实习机会也确实给了他们更多的实践经验,也使得他们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个人以为,当下学生实习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占用的时间太多了,有时需要学生除了假期之外的其他时间,也全天上班。用人单位有时等于在使用很廉价的劳动力来补充人手的不足。由此耽误了学生很多在校学习的时间,尤其是上课和写论文的时间。
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实习,内心是很矛盾的。不让学生去实习,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成问题:让学生去实习,学生在校的上课和论文写作都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时候,我都怀念我在学校工作早期的那些学生实习,感觉那样的实习才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记得1985年夏天,我带领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85级本科生去珠海经济特区实习。我们的工作是协助珠海市政府制定珠海经济特区的区域发展规划。那时,也许是北大的大学生数量很少吧,珠海市政府对于我们这支实习队伍很是重视。梁广大市长亲自和我们座谈,并派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协助我们安排调查计划。我们一行十五、六个人在两周的时间内跑遍了珠海主要市区和郊区,写出了研究报告,非常受重视。同学们虽然辛苦,但是学习到了不少知识,长了很多见识。
现在,相对于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来说,大学生的数量太多了。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需要更多的中等水平的人才,高等水平的人才显得过剩了。所以大学生就业才比较困难,实习岗位也变得物以稀为贵、炙手可热。
目前,包括北大在内的不少高校,在和校外机构互相配合,建立可供学生实习的长久性的教学实习基地。这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实习岗位之缺。
但是,我非常希望我的学生们,珍惜点点滴滴的在校时间,多多汲取知识。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固然值得重视,但是,一个人在学校的心无旁骛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应该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