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5:那个1971年的新年——北大日记(190)
标签:
365教育北大 |
分类: 家在燕园 |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新的一年了。随着年纪渐长,除了证明自己又老了一岁,对于新年并没有特别多的感受了。不像年轻时,对于新年的到来总是那么激动。
记忆中,最鲜明的新年,倒是1971年的新年。因为从1964年进入北大附小之后,“文革”的爆发使得我们的学习进度被拖延了。本来我们这一届同学应该是1970年小学毕业的,但是由于很多课程没有学到,到1970年夏季我们毕业时,北大附中竟然拒绝“接受”我们,让我们在北大附小把课程补上再去北大附中。
现在想一想,北大附中的这种做法在哪个年代是很罕见的。当时。学校早已经不是学习的地方,很多教学秩序都被打乱了。北大附中这样“较真”,是很容易被扣上一顶“白专”大帽子的。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北大附小校方感觉北大附中校方的这种要求是有道理的,没有提出异议,让我们这一群孩子在北大附小再乖乖地待了半年。
但是,对于我们这群喜欢新鲜的小孩子来说,这个结果太令人失望了。我们觉得,在小学就永远是小孩儿,进入中学,我们就是大人了。那时,我们天天盼着长大,一点不像那个不想长大的彼得潘。盼着换一个环境——小学六年,我们对于校园也感到呆腻味了——尽管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校园。
终于盼到了1971年,这年2月,我们就将从小学毕业,到北大附中上初一了。所以,1971新年来临的时候,我们特别兴奋,感到自己真是走进了被报纸广播讴歌的“伟大的70年代”。告别北大附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留恋;来到北大附中的时候,我们感到处处新鲜有趣。其实,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大的环境并没有改变,但是青年人就是容易乐观。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无论是北大附小还是北大附中,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阶段。十几岁二十岁年华,是那样青春洋溢,虽然稚嫩,但是充满热情和希望。虽然当时在两所学校的老师努力下,我们比同时代的人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是现在呢?我们的人生将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对于已经发生的一切,我有惋惜,但是不后悔。年年月月,每时每刻,你所经历的,造就了今天的你。你所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浪费每一分光阴,让它在你的手中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