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5:最有魅力的校园——北大日记(189)
标签:
365教育北大 |
分类: 家在燕园 |
2016年新年之前,从邮件中获悉,我在北大社科部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北大中文系耿琴老师退休了。不过,退休之后,她将继续北大妇女研究中心协助做一些工作。
耿琴老师是北大中文系孟二冬教授的夫人,孟老师的感人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无需我多叙。耿琴老师本人是那种非常诚恳非常热心的人,我与她在北大社科部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从2003年到2009年。
这里想说的是社科部的办公环境。当时社科部的办公室在未名湖西北侧的红三楼,早期是燕京大学的一个“斋”。我们的办公室在一楼。那一带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京大学旧址”,所以并没有建设新的大楼,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我觉得,那是我所经历过的最佳办公环境。上班时,我骑车绕未名湖一周,再到我们的办公室。春天,未名湖边百花争艳;夏日,未名湖水碧波粼粼;秋日,缤纷红叶倒映于湖水之中;冬日,未名湖被白雪覆盖。一年四季,未名湖奉献给我们看不完的风景。
办公室的窗外,就是一片草地和浓荫匝地的参天大树。盛夏,一支珍珠梅甚至会开进窗户里。春天,走出红三楼的大门,就步入一片花的海洋,未名湖畔,山桃花榆叶梅丁香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每当此时,我就感觉到,燕京大学校园设计者当年设计校园时别具匠心。
一般现在的学校,出于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比较注重大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不注重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养育。导致各个校园大楼鳞次栉比,巍峨壮观,但是千园一面,毫无特色景观可言。
其实,一所令人难忘的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不仅要有大师,还要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环境应该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美感,应该能够孕育出《背影》这样的佳作,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特殊人格魅力的人。
今天,想的太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