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没有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北大日记(1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生涯 |
每年的高考,对于家长对于学生,在体力上精力上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但是,很多时候,尽管你拼尽全力,仍然不能迈入一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可能是“人北清师”,也可能是其他你想上、同时认为自己也有可能上的大学。而此时,你的分数只够上一所普通的大学——这显然不能使你满意。这时,你该怎么办?
再复读一年?个人感觉,复读对于学生最大的考验在于心态的变化。在高中时,无论如何你是在和同龄的同学“并肩战斗”,复读时你可能感觉是“孤军奋战”。复读班的同学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年龄大小不一,共同语言方面会较少。而且在复读时,你的心理压力也会变得更大,同班的同学都已经上了“大一”,而你却还在大学校门之外徘徊,父母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焦虑,时间不等人,再次高考无异于“背水一战”。
个人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学——上学去。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一个考虑在于,我从来不认为所有的优秀人才均来自于顶尖大学。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之后,由于多年停止高考,淤积了大量的适龄青年人,在1977、1978、1979年,他们参加高考,分布于各个层级的大学。多年过去了,他们大部分人均学有所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即使是当下,也有很多人才是普通大学培养出来的,所以,能够上理想的大学固然不错,上一个普通大学也不见得没有前途。
此外,早点进入大学,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脱离高中阶段的那种学习方式,进入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冲刺高考,在各个科目学习中,死记硬背是必不可少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习的兴趣。进入大学之后,固然还会有考试,但是与高中阶段的那种“排名赛”一般的考试不能同日而语了。学习会变得更加自觉自主,也会使得你感觉更加有兴趣有热情。
在一所普通的大学,你仍然有可能遇到好的老师。我在1977年进入北京经济学院(现在的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学习时,教授我们英语课的徐老师是燕京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中朝板门店谈判的首席翻译。在当时,因为刚开始恢复高考和重建高等教育制度,百废待兴,很多教材都是一片空白。徐老师自己选择教材,使用当时最好的《灵格风英语教程》教授我们英语。同时选择很多英语歌曲和诗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提升我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由于他独辟蹊径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使得在大学四年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982年9月当我进入北大经济系开始硕士生学习时,我入校即通过了英语考试,免修英语,开始学习法语。此外,很多普通大学也可以聘请到顶尖大学的教授来学校做讲座和授课,你从中也会获益匪浅。我在北京经济学院学习时,我们的一门课程《西方经济学说史》是聘请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易风教授上的,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而流畅的授课风格,都给予我极大的启发并使我对于这门学科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在一所普通大学,你还是可以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当然,一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会更加丰富一些。但是,现在大学之间的图书馆藏书都实现了互借互通,在普通大学也可以借到其他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此外,很多书经典书籍,一般大学的图书馆都会有,你尽可以在自己大学的图书馆借阅。
在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未来的选择可以很多。比如说,继续出国深造,保研到其他学校学习。在普通大学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第一步,从这里,你将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其实,无论在哪所学校学习,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最终都取决于你自己:你是否对于学习充满兴趣?你是否爱读书?你是否坐得住冷板凳?你是否喜欢大学的氛围?你是否准备张开双臂,去迎接独立生活的开始?你是否能够让你的金色年华闪光?
所以,假如你没有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千万不要失望。信我,生活中永远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待你的开启,你还这么年轻,未来在你的手中!
(下面的一一组照片拍摄于香港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