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勺园的前世今生——北大日记(32)

(2010-09-15 17:08:27)
标签:

北大日记(32)

校园

分类: 家在燕园

    今天中午,和本学期我指导的所有研究生学生一起吃饭。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欢声笑语不断。其中,我调侃自己,虽然我一直努力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一些“老化”的特征——爱怀旧。下面的一篇文章是典型的怀旧产物。

            

                                   勺园的前世今生

    传说中,人有前世今生。前世是一种样子的人,今生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的人,截然不同。那么特定的地方呢?有没有前世今生?如果有,勺园的前世今生会格外的不同。

    勺园是北大校园靠西南的一块地方,现在以几座供北大外籍教师和学生居住的宿舍楼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正大国际会议中心(7号楼),是由泰国正大集团捐资建立的。这里也是北大举办大型会议和宴请外宾的重要场所。

     而勺园的前世是清代官员米万钟的园林。我没有见证过勺园的前世,但是我见证过它的前世今生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勺园一度沉寂无比。在我童年的印象中,那里是一片空旷的稻田。稻田旁边有地球物理系设立的一个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像一把张开的大伞指向天空。四周还有一些树木。在稻田东边,隔着一条马路。是一处被称为佟府的住宅,我的小学同学刘绮贤的家就住在那里。她的父亲是我们经济学院的刘方域教授,她的母亲是北大校医院放射科的李大夫。刘方域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学养深厚,和蔼可亲。后来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成为同事。李大夫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医生,小时候每次我到校医院看病,看到身穿白衣服,一丝不苟工作的她,都使我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她的微笑是那么温暖人心,使我懂得了“白衣天使”的含义。

    我们放学之后,经常到刘绮贤家去玩。刘老师和李大夫对我们非常亲切,让我们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我们经常讨论刘绮贤应该如何打篮球,她的个子很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还讨论她的名字中的“绮”字,发音应该是“奇”还是“意”,为此还专门请教过刘老师和李大夫。在她家墙壁上,我还看到一张给我印象深刻无比的彩色照片――刘老师和李阿姨的结婚照片。那时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刘老师英姿焕发,李阿姨娇羞妩媚,真正的郎才女貌。这张照片使我追忆到如今。后来和刘老师作了同事,还追问照片的下落,刘老师回答,1976年8夏天地震时,照片被从墙上震下来,掉到花盆里,零乱中不知所踪。使我惋惜不已。

    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刘绮贤家外――勺园旧址上奔跑。跑过稻田,跑过树林。看绮丽的晚霞如何一点一点染红天空,看一弯新月如何淡淡地悬挂在夜空,看从春到夏,水稻如何从一丛丛绿苗变成波浪起伏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垂下来,稻子弯下腰。看人们收割稻子。看冬天的白雪如何覆盖寂静的稻田。说来也奇怪,对这些景色,我们从来没有看腻过。这大概就是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最大不同,对事物永远好奇,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在当时,我们既不了解勺园的前世,不知道这稻田之下埋藏了多少故事和传说。也不能预测它的今生――有一天它会成为北大迎来送往,接待四海宾客的重要宾馆。只是着迷地沉浸在它的过渡阶段中和我们幸福的童年里。

    终于有一天,在稻田之上,新建筑拔地而起,勺园的今生到来了。我们长大了。我和刘绮贤分别成了的两个小男孩的母亲。刘老师和李阿姨退休了,家搬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们一起居住在北大东门外的蓝旗营小区中,成为了邻居。

   每次散步遇到年华老去的刘老师和李阿姨,我尽管总是笑着问候他们,但是心中有时会有一股热泪涌上来,又被压下去。它是怀旧的泪,点点滴滴洒满了记忆中的稻田,洒满了勺园的前世今生。它是欣喜的泪,绵绵无尽记录了我们曾经渡过的宝贵年华和那些难忘的人给予我们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