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刊登于《中国艺术时空》2015 四期
博文提示:人类正处于第三密度的后期,第三密度的核心特征是呈现物理特性。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一个物质化的美丽无比的大千世界。缔造物理世界的基础要素是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光,也就是说,光是物理世界的源头。光创造了能量,能量在第三密度的使命便是以美的几何模式和规则创造物理世界……
前言
科学是真理的追寻者和检验者,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洞察和解释自然真相的能力,也决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向。纵观人类美学发展史,柏拉图的“理式”和老子的“道”学,迄今具有难以超越的崇高地位。它们之所以无法被超越,在于这两个美学概念无论内涵还是外延,其范畴无限大,又无限小,大可上达多重宇宙,小可下至量子层面。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小的时空存在,以当时有限的科技水平去验证它们,如同痴人说梦。可以肯定,没有科学支持的美学讨论不会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结果。于是,神圣崇高的概念和伟大的思想变成了美学“悬案”,默默等待时间和科学的验证。
今天,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人类探索自然和宇宙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高倍射电望远镜和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引导着人类的视野向物质世界的广度和纵深处挺进。现在,借助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仪器,人类的目光不仅能穿越银河系,还观察到了更多更遥远的其它星系,也深入到了隐秘的微观世界和量子层面。尤其是,当科学家的目光进入微观世界和量子层面后,仿佛渐入佳境,来到一个个令人陶醉和心旷神怡的童话世界。而且,越往物质的纵深处挺进,这种感觉越强烈。在这些梦幻般的世界里,科学家们惊讶地看到,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其基础结构似乎都经过艺术大师的精心设计,无不显示出奇异美妙、井然有序和色彩斑斓的几何形态和几何结构。同时,这些美丽无比的几何世界似乎含蓄地向我们昭示:大自然不但有意识有理性,它还拥有永恒不变的几何运作模式和美的造物规则,这个模式及规则犹如一台永动机,通过不断创造美的万物,显示出自然意识的存在和大自然那令人敬畏的、无与伦比的、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对此,德国著名诗人和科学家歌德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他说:“美是自然隐含法则的显现,如果没有美的展现,这法则将永远不为我们所知”。(待续)

紫锦苏叶子(分叉几何模式)

蓖麻子叶子特写照片,叶脉从中心向外辐射,好似一张蜘蛛网
(蜂窝几何模式+分叉几何模式)

鬃狮蜥胚胎肺部表面的荧光图呈现出蜂窝几何模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