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张江,最不满意的是有时懒得下厨,走出门去,方圆数公里之内,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馆子。
当然可以前往热闹的镇中心,川菜馆林立,不然就是火锅店,看来看去,不出所料,都是那些厨艺学校按照一天三道菜的课程教出来的手艺,没一家能引起食欲,唉。
好彩新居边上就是著名的“中芯国际”,台湾人聚集,老公拼命赚钱,太太闲着发呆不是办法,不如开家饭店好了,老乡那么多,不愁没有生意呀。
不见得一定有台湾厨师坐镇,但是老板知道什么才是正宗的台湾味道,又有一批老饕顾客把关,水准差不到哪里去。
“张记台味”即是这么一家,由一个台湾家庭经营,只卖那些地道的台湾小食,大菜反而不供应,你想要客三杯鸡?对不起,也没有。
请别不以为然,小食又何妨,功夫做足,照样精彩。
先来一碗卤肉饭,大家就会相信我的话了。
卤肉又叫肉燥,猪肉碎的意思,台湾菜的灵魂之一。名店“度小月”介绍他家的卤肉要经历“剁、爆、炒、焖、收”五个过程,其实说穿了也没那么复杂。
请教台湾美食家高文麒兄,得到最家常的做法如下:准备猪油、五花腩、蒜茸以及事先炸好的红葱头(台湾人叫葱酥)。锅里下猪油,爆香蒜茸,放入三肥七瘦的猪肉碎,加葱酥。接着放五香粉、甘草粉、冰糖和酱油膏,焖几个钟头即成。
听来简单,但是高兄强调,关键的是猪肉碎必须手工剁之,并且保留猪皮部分,第一步就做不好的话,后续的步骤免谈。
不过即使在台湾,能坚持手剁的店家也不是太多,所以看到“张记”的卤肉粒粒分明,不管味道如何,先加六十好感分。
卤肉的用途最广,饭之外,还可以捞面或者米粉,烫一客青菜,最后淋一勺肉燥,有了猪油的滋润,不会寡淡。
这家的卤肉偏甜,上海人一吃就会爱上。后来带高兄前来验货,一下子猜到老板娘是台南人,果然没错,两个人用闽南话聊得不亦乐乎,我一句也插不上。
还有猪手饭、鸡肉饭等等选择,跟一碟蔬菜,汤则要另叫。种类有蚵仔、双丸、猪下水和猪血,任你挑选。哪一种最佳?答案毫无疑问,如果你不怕胆固醇。
说起来,台湾人的内脏文化真是根深蒂固。把肝腰肠肚切片,铺姜丝,淋上浓厚的酱油膏,天下美味。
猪肝和我们常见的做法不同,是用针筒把酱油注入猪肝中,蒸后风干,再切片,口感似粉,故名粉肝,比起简单的白灼是另一种变化。
特别的有生肠,母猪的输卵管,非常爽脆,看你敢不敢试。正常一点的肝连肉,又称“猪肝连”,广东人叫做“猪肺裙”,是连着猪肺猪心的那层筋肉,也相当可口。
要是加上熏制的鲨鱼肉和鲨鱼肝就更完美了。想来想去这些东西上海实在不易买到,不能太苛求。
这家铺子去得太多,已变成我的食堂之一。你哪天光顾,发现一群台湾面孔里有一张本地脸眉飞色舞大讲上海话,请找我聊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