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之四----修缮一新的三坊七巷

(2009-02-06 20:35:00)
标签:

杂谈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0/11ff5589a15g213.jpg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然成了福州的文化名片 ,如今修缮一新的三坊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带着几分期待,我来到了这里,走在还原的巷中.衣锦坊: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文儒坊: 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 " 校长 "-- 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 " 文儒坊 " 。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光禄坊 : 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无意间留下的一方文化遗产

杨桥巷: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

郎官巷: 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

塔巷: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

黄巷 :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安民巷 :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 " 安民 " 。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仍以 " 安民巷 " 传名人间。
宫巷 :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庇巷:  吉庇巷俗呼 " 急避巷 " 。明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此有了 " 急避巷 " 的怪名。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27/11ff56565a7g214.jpg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27/11ff555c7c5g213.jpg

http://183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28/11ff566692dg214.jpg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4/11ff55c824eg213.jpg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0/5/11ff55d49b5g2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