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告诉你数学真相(四):数学几何点、线、面、体的逻辑真相
(2017-08-08 12:20:44)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时尚 |
上帝告诉你数学真相(四):数学几何点、线、面、体的逻辑真相
上帝就是逻辑,是自然法则
很多逻辑在数学里面,人类一直还没认识到.
也就没证先用,也就糊弄的先用上了.
数学是逻辑,没有直观.
因为有的直观会骗人,再说直观是部分人感觉到直观.
就算你(含大家)看到美妙的直观,这个直观必须要逻辑在支撑.
如果你没找到逻辑,则你的直观也仅仅是猜想,是与数学的无关元素。
本文告诉你:数学几何点、线、面、体的逻辑真相.
点、线、面 是只存在数学王国的抽象概念,现实宇宙中是不存在的。
唯有三维:体。即存在数学中又存在现实的宇宙中。
零维,点:没大小、没长度、没体积,仅标识抽象的位置空间
数学上为了读者看清楚,才用“.”示意。
因为实数没有最大的实数,所以也没有最小的实数。
所以证明了没有最大的正实数。同理1/r没有最小的实数。实数中有0吗?见后面逻辑。
逻辑上:只有在“有”的先决条件下才能比大小,比多少。
0属空数,与实数无可比性。>叫大于号,又叫左右顺序号。
如 5>3,说明5这个整体大于它的部分3;说明5在3的右边。
不是5的部分,所以5没资格没逻辑大于0。
凡是说大于号时,即A>B,则A必须是整体(即必须是个数)。
B也必须是个数、是个小整体、属于A这个大整体的部分(部分也是整体,
又属另一大整体的部分),
于部分。才有:A>B 。==== 见“线”的重复解释。
故现实宇宙中没零维、没点。点这个零维只有在抽象的数学王国。
1维,线:没宽度、没大小,仅有“实”的长度。只存在抽象的数学王国。
“实”的线:指连续、没空隔、没空洞,可弯曲、不可割断(见下面逻辑解释)。
长度:指1维(线)可数字化也叫几何化(=、<、>)能力和识别(也叫量度限定)。
长度具有“能力”指长和“识别”指度,两个性质。必须先有“能力”才有之后的“识别”。
(一),能力:长度属“线”的专属性质。所有线具有的“能力”,你会反问“二维的面也有长度”,答“是你把一维的线标识在二维上,实际‘长度’还是属于标识在平面上的‘线’”。
所以,只有线才具有长度的能力。这个也叫 线具有“长度”,这个“长度”实际意义为“长”。
(一),识别:对线长的识别(也叫限定)即“度”,这种识别过程就是标识点形成线段。所以才具有数字化(即可以进入=、<、>关系)。
逻辑关系:两点之间有长度吗?没标识上线,就没长度。即两点之间没说明有线,它就没长度;标明有线,它就有长度。或者“你尺子去量,就等于你标注了线(尺边就是线),也是有长度”。因为仅仅两点,就只能是位置。
所以两点之间有没有长度,取决你“能标识出线”和“标识出了线”。=== 如果“不能标识出线”,则永远不会有长度。在“能标识出线”为前提,你再去“标识出了线”,才有线(和线段),才有长度。
线(和线段)和长度必须同时具备:“能标识出线”和“标识出了线”。
线不是由点构成(或组成)再多的点集都不能构成线(逻辑:因为点是没大小,仅为位置的表示),所以点只可附在线上作为分界、作为位置标识。
实线没空隔,实线就不可断,点只能附在线上作分界标识,分界标识并不是割断线。
你可任意画线段AB,其AB两点就是你画好的断点,用点A点B来标识为两个端点(或断点),此时的AB线段就不能断了,它就是实的线。
断点,只存在人为的画线段时的两个端点,画好的线段之中是不能断的,因为定义规定了此线没空隔,所以不能断。也断不了。断点可以是端点,端点不一定是断点。线上最多只能有两个断点,但可以有无限个端点。
逻辑上线永远不能断,只能弯曲,长度不变。
即AB线段不管是直的、曲的、折的,其长度不变。
在AB线段上可附点C,点C不是分断AB线段,点C仅仅是作为分界标识,得到:AC+CB=AB,注意,右边的AB为原线段,左边的AC和CB为点C标识出的两段,由于点C不占大小(即点没大小没长度),所以AC+CB=原长
当然,人也可另外画一线段A’C ’截取等于AB线上的AC长度,确定了C。
此时的A’C ’也是不能断的实线,得 A’C ’=AC ,且整体大于部分有:
AB>AC =A’C ’,得 :AB>A’C ’,此时用了等量代换的逻辑。==== 解释了人的困惑:线不能断?怎会有比它短的线、且长线段与外面的短线段有几何关系。
上面的逻辑:点与线属两套概念。
所以线上点的多少或有限、无限与线本身没关系。当点变到无限时,则点就不
于数,也不能表达原来的数1了:1/2^∞+1/2^∞+1/2^∞+.. .不能表达原来上1,
所以才用:1/2^∞+1/2^∞+1/2^∞+.. .≠1,并不是原来的1不存在。
注意上面:1/2^∞+1/2^∞+1/2^∞+.. .就是(2^∞)×(1/2^∞),
因为2^∞不是数,所以不能按数的运算约掉分子分母。
所以(2^∞)×(1/2^∞)≠1,并不是原来右边的1不存在,而是左边不能回归到右边的1。
线分曲线、直线。都属一维。
线又分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段、曲线段)。
直线:向正反两个方向,没有端点的线。由于没端点,就保证了“直”,保证了
无限(无穷)。==== 后面有对这个定义的证明。
端点不仅指两边的断点(见线段),只要曲(折)都会出现端点。
因为只要曲(折)就会出现与原线不重合的切点,这些切点都属端点。
即这些曲(折)点就会打破之前的差异,因为有新的切点。
由于没端点,也不构成左右两端在进处重合(重合相碰就有端点重合,违反没端点的逻辑),所以保证了直线的“直”和“无限”。
注:无穷(无限)的定义 === 确定的元素反复变化到无边界。由于没端点,所以直线没边界。故直线属无限(无穷)。不属整体。不属于数。只属独立存在的无限元素。与所有线段没几何关系,即直线≯线段,因为直线不属整体。所以不适用公理(整体大于部分)。
曲线:有两个以上的端点的线。如没断点(或只有一个断点)则属无限元素,不属整体,不属数。
曲线段:在曲线的基础上有两个非0距离断点(或标识的端点)的曲线。属有限,属于整体、属于数。
线段(直线段):两个点之间可画无限多的线,最短的一根 取名直的线。简称线段。
线段定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 叫线段。
有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最短。最短这线叫直的线。
证明
两点之间 只有在一条直的线。(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
先确定了不重合的两点A、B。
可证得:两点之间必存在最短的线。
假如没最短这线,必存在无限短的线。
逻辑:没最短必有无限短。
(证明 上逻辑。
证明:反证法 “ 假如连线没有最短的线”。
得a不是最短的线,就有比a短的线a1,既 a>a1
由于“没有最短的线”,得a1不是最短的线,就有比a1短的线a2,既 a1>a2
由于“没有最短的线”,得a2不是最短的线,就有比a2短的线a3,既 a2>a3
上面类推得:a>a1>a2>a3> ........
证得:没有最短的线,必有无限下去。)
又确定了两个点,所以 两个点不是动点。
得两点不能靠近。
所以不能无限的变短,就必有最短的线。
这个最短的线取名为直的线,又有两个端点A、B。
所以,线段定义存在,且合理。
又证明了AB为最短。
公理证毕!
只有两个端点(或只有两个断点)非0距离直线。属整体、属有限、属于数。
所有线段只有两个来源:只能人为单独画出;或在别的直线上用点标注。
线段,也是人们所说的x数轴上的区间。
直线定义:线段向两边按“线段”原形 无限延长。
公理: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证:
AB最短具有唯一性,既不能有比最短还短的了。
唯一性得只有一条。所以只能画一条。
如在 最短的线段AB之外画一点C,再分别连结CA、CB,就形成ACB线。
得:两线“AB与ACB”不重合。
AB线段为最短,所以ACB长于线段AB。
又AB线段为最短取名为直线,得ACB为非直线。
非直线取名为曲线。
得 ACB为曲线。
把直的线段AB再向两端点外“按AB原形”无限延长的线为l,得只能为一条(因为AB为唯一)。
所以l也为直的线。==== 因为 l是按“直的线”原形不变得来的。
证明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定义:只有一个端点的“直的线”。属无限,不属整体,不属数。
曲线定义:只有部分点在直线上重合,整个线不能与直线重合。
实数公理:每个实数的大小具有确定性、唯一性。
解释上面,不可能数1又是数2,即1≠2,1≠1.00000...1大小值是唯一的。
实数的定义:[0,R],即表示在x数轴上原点0到R点的非0距离,也是一个线段 0→R 长。就是任意实数R。[0,R]与数学上开间闭间不是一个意思。
实数:必须是确定的,大小是确定的。得实数必须有明确的边界[0,R],
[0,R]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线段 0→R”的两个端点,也叫界。
万物都是数。必须是物,物就是大家可见的、就是个几何体,必是整体。不必是整数,必须是整体。不是物,就不一定是数了。即不是所有的是数,所有的物必然是数。
人类认识宇宙,先是看到万物、看到形。这就是几何,之后人类才用符号去描术几何的形,这些符号才是代数。即以符号代替几何,才有代数。故所有几何都有对等的代数,所有代数都有对等的几何。
所有 线段才可比较大小,因为它们具有数的资格,才能进入几何化。
又线的不可断只可弯曲,得线段的变曲后长度不变。得都可对应到x数轴上。
所有线段是各个不同的数。都能对应到x数轴上一段对等的长度。注:与人类用工具作得出或作不出无关。人工作得出,它们属实数。人类作不出,它们也属实数。与存在有关:存在为线段的,不管曲直线段,都属于数。
不存为有限的整体不属于数。
所有有限的几何体都属数,与人类画得出画不出没关系。
得圆周长就是一个实数,因为画圆时有个起点A,画一周后终点与起点重合:得到曲线段A点再到A点重合。这就属于一个整体,属于一个数。也能对应到一个直线段。如圆的直径为线段1,则周长就是实数π,周长是有限的长,不是3.14159...。元限元素3.14159...是人类想用十进位数去表达线段圆周长π,但又不能完整的表达线段圆周长π,才有无限。所有能表达完整的都是有限。通俗比喻:线段圆周长π是原型,3.14159...是不十全十美的替身。线段圆周长π是实数,3.14159...是人为画的点。两者没关系。
所以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属于两段“线段”长短之比较,合乎公理:整体大于部分。这就是逻辑理论依据。故,实数5与0就不存在“5大于0”,因为0是没大小的空数,0不属于所有数的部分。但作为x数轴上点的顺序:点5在点0的右边,所以不讨论实数时有:“5>0”,逻辑解读为:点5在点0的右边。所以在遇到:5>0 时,就是两个数的顺序关系。遇到:5>3 时,就有两重解读,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和两个数的顺序关系。
点与线关系:点和线属于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
由于点是没大小的,所以线不是点构成(组成)。
线不是点的集合。点仅仅附在线上起到标识、分界作用。
注意:点不能把线分断,仅是分界标点。
断点是线段自己存在的,点仅起标识作用。
所以点是点,线段是线段,两都无关系。
假如线由点组成,
则违反点的定义和逻辑:把无大小的点变成了有大小的线段,又把点看成无大小几何原点,就得到悖论0=1。
因为定了线为实的长度、没空洞、没断点。
所以逻辑上:线不是由点组成。
因为分界为点A,所以点A不能一分为二,
只能分成这两部分:[0,A]=[A,1]=1/2,即点A为重合点,
即:[0,A]+[A,1]=[0,1],
再请注意一个逻辑:两个相邻的A、B两点,就不存在
因为A、B两点相邻,所以它们之前就加不进新的点。
两个点相邻的定义:A、B两点有位置关系,即可建在有原点有方向的数轴,必有一点在右边。
设B在右边,数学位置表达为:B>A,不是B大于A,是B在A的右边。
则任意新点C只能满足:C≥B>A或B>A≥C 。注:A=C 表示A、C两点重合。
两点之间为无穷小:1/2^(n→∞),此时的两点为相邻。
因为点被标识的无限多2^(n→∞),所以两点之间就为1/2^(n→∞)。
证明:两个相邻的点不能加进新点来隔开原相邻点。
证:因为“两点相邻”,则两点之间为无穷小:1/2^(n→∞),
两个相邻的点不能构成线段,不能构成区间。因为这两点就是一个位置的标识,之间又加不进新点,即相邻两点之间与实线长度无关:不是无实线距离,也不是有实线距离。就是与实线距离没关系,准确的说“相邻两点之间”是一种与实线距离无关的非0元素。
两个相邻的点仅为位置关系,与实线无关,所以与线段也无关。
你要作点标识,只能重合的标到A(或B)一个点上。不能同时标识到两个点上。
由点只能附在线上作标识,
你在[0,1]上依次增加平分界的点:
1/2+1/2=1
1/4+1/4+1/4+1/4=1
........
1/n+1/n+1/n...=1
当n+1有限的点数时,得点的点数是实数,
则n属于实数,可以进行几何化运算。
得点数的分界与实数线段虽是两个概念,但有时能统一。
当n变到无限时,则点n不属数了。
重要逻辑:当线段上的点标识到无限多时,就等价标识所有点两两个相邻一串。
两点之间就不属于数,两点之间就属于非数元素1/2^(n→∞),因为1/2^(n→∞)≠0,所以两点之间就不能为0,也就加不进新点。又1/2^(n→∞)不是数,也就不是长度,不是距离。
即 无限的非数1/n就不能进入等号(即不能进入几何化),
得:1/n+1/n+1/n...≠任何数,所以
即 线上附着的点不能与实数1统一。
这属于附着点的问题,与原来线段实数1无关。
请再次注意逻辑:实数线段不是点的集合。
虽然线段2比线段1长一倍。由于点无大小,附在线段1上点没有最多数量、附在线段2上点也没有最多数量。由于点无大小则两者则附在两个线段上的点无可比性。
再通俗的讲解:线段AB上可附着无限(无穷)多的点,用红色点“......”表示。因为点无大小,所以你可无限多,无限无限多,n个无限多。都与线段AB无关。纯属红色点“......”自娱自乐,红色点的集合与线段AB无关,这种集合也没意义(点没大小,无限时也就没多少)。同样在线段MN上可附着无限(无穷)多的点,用蓝色点“......”表示。因为点无大小,所以你可无限多,无限无限多,n个无限多。都与线段MN无关。纯属蓝色点“......”自娱自乐。所以红色点与蓝色点也就不存在“一一对应”,即不存在“双射”。
不存在谁多谁少。不存在一一对应。不存在几何关系(因为都达到了无穷多个点,无穷元素不是数,所以不能进入=、<、>之中)。
切底推翻实数无穷点可数或无穷不可数,因为无可比性。
每个实数都由两个端点的线段定义,如线段1,你把分无论分界的多么小,这个多么小都不等于0,即 1/n≠0,证:当n不是数时,则1/n也不是数,即1/n≠任何数,得 1/n≠0 ;当n是数时,1/n才是数,才有假设 1/n=0 的资格。由于1、n、0都是数,所以它们都可进行几何化运算:n×(1/n)=0×n,得 1=0,矛盾,
所以“假设 1/n=0”不成立。故 1/n≠0 得证。证明了任何小的实数都不等于0,就证明了所有实数中没有0,即0不在实数之中。0为空数,即任两个数相减后为空数。0的几何意义为点。
动点与定点:人类作图标识的点为定点。作图过程中还没完成的点叫动点。
如 画线段AB:先确定一个点A,再以点A为起点往一边画,从A往一边画的过程就有一个动点,当动点停下来时的点为A,才得到A、B两点为端点(起点,终点)的线段。
则A、B两点都是定点,只有画的过程中才有动点。
当动点永远不停下来,就没有终点,则是没确定性的,就属于无限(无穷),就不属于数了,因为没有两个断点(端点)。
所以圆周长属于数,因为有起点和终点。
当n无限大,则n属动点,永远没终点。同理1/n就成无限小也没终点。
无限个数是加不拢的,因为前面的相加后,后面又有无穷的级数,所以不能加成一个确定的和。
所有无限的级数在数轴上是没有终点的,就不能有两个点来保证其确定性,故不属于数。
再次注明:点的轨迹不是线。===== 因为无大小的点不能组成线。
2维,面:没厚度,只有能标识出实的“长与宽(不同方向的长)”,属数学抽象概念。
面属体的表面。
面不是线组成,线只能标识附在面上作为分界和边界或周长。
线附在面上来标识区域。
点可以附在面上标识位置。
由于点无大小,所以附在线上点数量与附在面上点数量 无可比性。
不存在谁多谁少,即不存在:面上的点>线上的点。
点无大小,所以无可比性;两者上的点又属无穷概念,也不可比较。
无限面:没有完整的边界。属无限、不属整体,不属数。
3维,体:能标识出不同方向的1维线段和2维面。不同方向的1维即:长、宽、高不为0,又有确定性。
不是由面组成,面仅为体的边界,即体的表面积。表面积限定了体的大小。
有限的实体,才属三维,才属于数。
长、宽、高中只要一个为无限元素(无限元素不具确定性)的就不属三维,就属无限元素,不属数。
点、线、面都可附在体上作为标识。
没表面积的不属体积、没表面积的不属整体,没表面积属无边界、属无限元素,不属数。
数学上的三维体属实体,即不可分割分开的,面可在体之中标识分界。并不是分开体。人类可以作出体A,再在另一个大体中标识出体A等大的三维。
宇宙上的三维体是可分割成几个小三维体的,宇宙中的三维再怎样分割后得到的元素都属三维。因为宇宙中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粒子之间有空隙,所以三维物体能分割。
宇宙上的三维体分到最后,会分到最小三维体。象自然数一样会分到1。就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最小粒子,用m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