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观潮》——运用思维导图的第一课

分类: 听课记录 |
听课记录:课文《观潮》——运用思维导图的第一课
这是江老师们班学生接触思维导图的第一次课,由于是首次接触,江老师特意安排连续三节课讲解《观潮》这一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画导图,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用思维导图来促进他们理解和梳理课文。本来以为连续三节语文课,学生会感到疲倦,却没想到,学生在课间和课后的积极画图、提问题的种种兴致勃勃的表现,让江老师,也让我这个刚接触这种教学方式的实习生更加坚定了思维导图促阅读的教学方法,首先能肯定的就是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江老师先以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观潮的整个壮观过程,在强有感染力的声音与图画陶冶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被吸引进来。此时,江老师便问学生:“如此壮观的观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详细描述的呢?江老师们又如何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呢?今天,江老师们就用一种新的方法,用我们自己所画的图来解读这篇文章!”
接下来,江老师开始介绍如何画导图,这个在江老师的《图解语文》一书(P15-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8d3210100kixz.html)具体有讲解,江老师告诉学生:“主题和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是画思维导图的三大要素,特别要发挥大家的无限想象力,尽可能多用图标,让图标辅助大家联想、记忆和理解。”
由于是第一次教学生画图,江老师先让学生主动地站起来一句一句地大声朗读课文。边读,江老师边讲解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图。江老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抽取关键词,将关键词以图的方式在本子上画出第一段的导图(图1)。
江老师引导学生,可用波浪线图标表示浪潮,并用不同的颜色加强自己的记忆。
http://s15/middle/6aa782bagd9b1c2dc130e&690
图1:《观潮》第一自然段
当完成了第一自然段导图时,江老师让学生不看课本,只看黑板上的导图,借助导图,让学生将第一自然段背诵出来,学生竟然能够很准确地在短短的几秒钟将这一段话准确无误地背出来了!
接着,江老师让学生尝试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画导图,借着这个时间,我在堂上逛了一圈,观察学生的情况。让我惊喜万分!以下是两个学生画的导图(图2、3)
http://s6/middle/6aa782bag8f82d2edc725&690
图2
(课文原文: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感叹:孩子天生就对画图有天赋,他们能够在我们简单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进行绘图!课后,我让这两位学生看着他们所画的导图进行课文的复述和理解,他们竟然很快地表达出来了!
虽然整整用了三节课时间讲解课文,但江老师告诉我,刚开始我们得慢慢来,让学生有个适应的时期。于是,江老师一步步在黑板上,借助导图讲解课文,最终形成了本课的导图(图4)。
http://s10/middle/6aa782bag8f82d53aadc9&690
图4:《观潮》一课
仔细地看,我们可以看出,整篇文章的结构、课文用线条将细节链接起来构成整篇文章、优秀的词语等都一并体现在导图上。
课后,学生还兴致很高,纷纷拿着自己画的作品给我们看。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识地用图标去表述文章内容。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很有意思啊!以后我都用这种方法来读课文!”
学生的作品,稍后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