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农杆菌转化法一般不能用于转化单子叶植物吗?

(2011-08-02 19:25:56)
标签:

杂谈

    利用农杆菌对植物进行转化,首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衍生的转化载体上,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转入含有Vir致病基因的农杆菌,再通过上述农杆菌侵染植物外植体。植物伤口处的细胞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中性糖,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酮(AS)和羟基乙酰丁香酮(HO-AS)等,一些中性糖如L-阿拉伯糖、D-木糖等,上述物质既是根瘤农杆菌的趋化物,又是农杆菌中毒性基因Vir表达的诱导物,在它们的作用下,导致T-DNA的加工和转移,从而侵染植物细胞。研究表明,作为主要诱导物的乙酰丁香酮和羟基乙酰丁香酮等酚类物质,主要在双子叶植物细胞壁中合成,通常不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因此根瘤农杆菌不易直接侵染单子叶植物。但是,后来经过调整和改进有关技术,如选择合适的农杆菌菌株、添加乙酰丁香酮等趋化和诱导物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在水稻、小麦等单子叶植物中也获得成功,从而使其成为一种被广泛地应用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有效、转化的外源DNA结构完整、整合位点稳定、转化效率高、整合后外源基因结构变异小等,当然单子叶植物的转化率(也可达20%30%)还是比双子叶植物的转化率(可高达80%90%)低。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13)  吴举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