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二元属性
张工
我们坚定地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备最基本的二元属性。何为二元属性?其一是对立属性,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属性;其二为层次属性,即万事万物的本质与形式属性。对立属性自古就有,比较好理解,本质与形式的说法似乎也是早就存在,不过,先前从未将它单独列出,并和对立属性形成并行的二大概念,在以往的运用中,通常是将它归并至对立属性中,解读为是一种对立关系。
最近,我们在分析宗教的各种图符意义时,发现基督教的十字符表达的就是二元基本属性。过去通常认为十字符是佛教万字符的简化,我们把万字符看作表达的是轮回,简化的十字符怎么看也不像,况且基督教对轮回的说法是一直存在疑义的。十字符是如何体现二元属性的,竖指层次属性;横指对立属性。前者因果后者阴阳,尽管在基督教教义中看不见说因果、阴阳之言,但是,基督教的实践,很好地体现了佛道二者的精华,因果、阴阳应有尽有,不仅践行了原生宗教的上帝创造论,还极大地推行了现代科学,发展了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
现在来讲因果。人性的两端是善恶,事情的两端是因果。东方佛教认为因果关系是一个自然法则。因果关系不是由一个神灵或者神秘的力量所决定的,而是由宇宙本身的运转和规律所决定的,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结果全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可是,因果在宗教界与科学界的认知是不同的。科学界也承认因果,它把因果理解为相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债权与债务关系,实际上科学理解的仅仅是因果的对立属性。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并不认可因果的层次属性,如佛学理论中的三世因果,认为一个人今世的种种灾难,通常来自于前世缺德的行为,是一种因果报应关系,显然,科学是不会认可这样的因果的,科学认为这里的前世甚至更远时间的世界是无法被验证的,所以也是不存在的。科学所持有的这种观点在事实上也影响到了民间,因此造成因果报应;因果轮回观念在人类世界只能选择性的认同。这种结果对宗教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是导致宗教的道德观无法在民众的思想上扎根的主要原因。可见我们理顺因果的二元属性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是还宗教因果观一个清白,并弥补科学认知因果观的重大缺陷。
图示是一个我们新绘制的阴阳图。它和过去用太极图来描述阴阳的最大不同是采用了二个圆来替代过去一圆分割二半的方法,从基本原理上它们是一致的,优点是特别明显地显示了人间位置的存在,希望今后这样的图示能得到普遍的运用,使人类社会在整体宇宙观中得到强化。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类社会(人间)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并因此建立这样的观念:人间或物质世界在整体宇宙中仅仅只占有一小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层次,宇宙之中还存在其它层次的生命或世界,宇宙是一个多元世界的存在体。
现在我们来解读因果定律在其中的原理。图示的阴阳二圆体现的就是因果关系;当中的人间属于阴阳混合世界,自然也是因果关系。这种平行的因果关系可以读作是对立属性的因果。对立因果关系发生在同一层时空世界,它们是对等的存在,所以会出现因与果互转的现象,即可以看作阳为因阴为果,也可以看作阴为因阳为果,甚至科学提出的作用与反作用等均可。对因果的对立属性,宗教和科学观点是一致的。
因果的层次属性在图示中是这样体现的。我们得先将阴阳二圆进行分解,构成阳圆的系灵性(圆弦)与形体(圆空);构成阴圆的系时间(圆弦)与空间(圆空),我们把灵性、形体、时间、空间称作四象,四象与二元属性的组合即称为二元四象。层次属性中的本质由灵性与时间构成;形式由形体与空间构成。本质为因形式为果;因为上果为下,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由于层次因果占有二种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时空世界,所以它只能具备宇宙观立场才能理解,用同层次的世界观必然无法看清它的全貌。这就是为什么宗教能理解,科学就做不到这一点。
再以图示为例,人间因果的层次属性表现为它的本质即中间圆的圆弦,也就是宇宙阴阳;形式就是人间圆空。依据这样的原理,在人类之上必然还存在更高层次的其它生命,并且这个本质生命对人类具有完全的操控能力。在事实上,我们人类的灵魂就是生活在那个空间,我们的潜意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她们的操控。
曾经有人问到:佛和人的区别在哪里?答:佛懂因果!因为佛是高层次的系统生命,她可以一眼观察到人间极长、极大的时空范围,人却做不到,所以经常处于无明的生活状态。希望科学界能够理解我们今天所阐述的道理。
因果定律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帮助人们理解行为的后果,从而自觉地产生做人的道德意识,可以认为: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来自于不懂因果!不懂因果必然无知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果报应法则,这种人做事就不会具备任何的道德伦理底线,不仅什么坏事都干得出,除了自己,任何生命对他来说都不会珍惜。
2024.2.27日
https://weibo.com/1788806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