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宇宙的圆缘共享规律(下)
张工
宇宙是一个终极的整体圆,或可以认为它是无数圆的组合体。根据我们上述万物皆是圆的原理,是否认为万物皆是小宇宙呢?其实,佛家有说“一花一世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些在科学家眼里也是如此。有科学家认为“宇宙”其实由许多小宇宙所组成的,我们所处的空间只是其中一个小宇宙而已,并由此产生了“平行宇宙”、“多重宇宙”假说。又根据进一步的推理,科学家们自问,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甚至存在又一个同样的你?
现在由我们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的在一个终极宇宙圆之下存在无数的圆,亦可看作是无数的小宇宙,甚至认为是平行的或多重的均可以,但是,它们只能存在在于终极宇宙之下,因为作为本质的终极宇宙是唯一的;是模拟绝对的本体,其次的通过根本性圆即二元四象运作过程建立起来的次宇宙、小宇宙都属于它的现象,并处于缘聚缘散;圆成圆灭的无常变化之中。
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平行的宇宙,这点没错,我们所在的是物质宇宙,根据科学家推测,它仅仅只占有整体宇宙的约5%;当然还会有许多我们未知的宇宙,比如说阳宇宙、阴宇宙等等,物质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佛家认为成、住、坏、空体现的就是宇宙的生命周期;科学家则是运用大爆炸、坍塌理论来解释宇宙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意味着生与死,但是,这种生死仅仅只是体现在它的空间现象上,它的时间本质属于根本性圆,存在于不断的轮回之中,所以是永恒的。这就如人类生命一样,形体有生死,灵性则处于不断的轮回之中。
和物质宇宙发生对应关系的是人类生命,它们组成的共享圆就是图示中那个标注人间的圆。科学家认为宇宙之中大约有95%的无形空间是人类未知的领域,并推测认为属于暗物质及暗能量世界,对照图示,我们认为右圆的阳界即是能量世界;左圆的阴界即是暗物质世界,这二个世界尽管对人类来说无形,其实充满了各种层次的生命与空间,也就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共享圆。
假设把这些形形色色的共享圆看作是是平行宇宙的话,它们之中是否存在另一个你呢?科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出了类似虫洞的概念,认为人类可以利用虫洞原理进入到另一个平行宇宙中去。其实稍微熟悉一点宗教理论的都清楚,既然每样事物都是一个小宇宙共享体,那么,你在宇宙中自然也在它们中,佛家的“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经典理论以及科学的量子全息理论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层次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在人类的物质世界之外其实还存在多层次的生命世界,它们有概括的阴阳之分,在阴与阳之中还有多元层次的世界,人类的灵魂即图示中的阴阳(不含人间)就是这些多层次世界的缩影,所以,不管它们究竟有多少,每一个世界中必然都存在一个同样的你,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你还掌握不了激活它们的能力,或者说不知道激活它们的密码。你现在的能力仅仅是激活了人生这个共享圆。释迦佛陀在开悟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感叹“人人都具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佛法界的生命信息,她时时在等待着你通过修行去激活。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为什么科学家的虫洞说法我们不以为然了。
人类缺乏能力进入许许多多的圆,所以无法实现共享。每个圆都是一个共享体,缘起圆起;缘灭圆灭。所谓的无形及未知,正是因为彼此缺乏共享。现在,让我们进入到人类社会中来,来体会一下共享圆的妙用。
正如人是小宇宙,一个人的组合同样有无数的圆,比如说每种器官都有相应圆,根本性的二元四象属性决定了该器官的时间长度,时间圆到达终点,也就宣布了器官生命的终结。要进行器官移植,就要考虑它们的共享性。从理论上来说,人体生命的创造来自于上层世界,同样,人也有能力创造低于自己层次的生命与万物,如不断完善、逼真的人工智能生命,目前已经有充分的理由预言未来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创造的共享圆更是不计其数,如各种思想团体;艺术团体;党政组织甚至于国家;民族等等,尽管一些看起来属于精神意识上的组合团体并非像一些实体组织那样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同样是具备生命的,只不过是属于意识形态的生命,常人不容易感知到而已,一旦你加入到这种共享圆中去,就等于激活了你的意识生命信息,在无形中就和圆中的所有发生了共享,开始了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像平时我们的宣誓;毒誓;参加所谓的大型集会高呼口号,不要以为都是随便说说,这些活动都会产生意识能量,一旦机遇成熟都会产生因果报应。
人类所以能共同认可时间、空间相应的尺度,是因为人类都在共享同一个时空圆。其实人类可以达成共享的是宇宙的全部,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包含着整个宇宙的潜能,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貌似不同的只是所显化的部分。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可能实际上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天人合一”、“与宇宙合一”思想,它真正的意义就是激励我们花费极大的精力去获得尽可能多的共享才能。
在宇宙的整体生命领域,人类生命及物质世界实际在能量振动频率上处于最低的层次,所以她在宇宙中仅仅只能参与非常有限的共享世界,其它方面均处于封闭的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开拓更多的共享世界呢?在科学界,通常采用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科技革命,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去积极地争取。很明显,这是一种向外部寻求的方式。我们的观点则是向生命的内在去寻求。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心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如何理解这层意思呢?我们不妨通过生活中的常识来举例解说。这里有物理科学得出的一个不可争议的结论:一切通过我们的五官被感知的物质或世界,都只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电子信号而已。这个电子信号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信息。也就是说,所有已过去和未来的“地震”,都以信息的形式存在另外的空间,我们无法感受到是因为时间的不同,空间位置的不同。现代科学把这一现象归纳为宇宙全息。而作为观察的工具:五官,只不过是在解码,通过解码激活了灵魂中的共享信息,然后形成了大脑中的电子图像。所以,在宇宙最高的本体,“一切本来就已经存在”!
2022.4.8日
http://blog.sina.com.cn/ztg1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