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简介】沈阳故宫十王亭

http://s6/bmiddle/6a9c1b43gd6d205bbac05&690在大政殿前东西两侧,依序排列着十座亭子。其中,最北边靠近大政殿略微向前突出的两座,东为左翼王亭,西为右翼王亭。其余八座则按八旗旗序,呈燕翅状分为两路依次向南排开。其东侧为左翼王亭和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侧为右翼王亭和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王亭。东西两侧合计十亭,人称“十王亭”,或“八旗亭”。十王亭与大政殿构成一组院落式建筑,是清初八旗制度“君臣合署办事”的体现。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创建的,起初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员统领。共设四旗,以黄、红、蓝、白四色旗帜为标志。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又将原来四旗扩编为八旗,每旗约7500人,设固山额真一员统领。后建的四旗,以原来的四色旗镶边为标志。红色旗,镶白边;黄、蓝、白三色旗,镶红边。这样一来,原来四旗就称为正黄、正红、正蓝、正白;新增四旗则称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统称八旗,共约六万余人。后来,皇太极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军,以旗统民的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编入八旗的成年男子“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既出征作战又从事生产。他们的家属、奴仆也都同在所属的牛录之内。全国的人口、土地和其他财产都置于八旗管辖之下。
八旗下分左右两翼,分别由左翼王、右翼王统领。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白四旗。八旗行围狩猎、行军布列、驻防安营、乃至旗地坐落,均按两翼而行。
十王亭建成之初,作为办公场所,确实起到了八旗王公贝勒与天命汗努尔哈赤合署办事的作用。但在皇太极继位之后,随着皇权的加强,八旗王公贝勒势力不断削弱,八旗亭就逐渐沦为八旗值班官员的“值班房”了。十王亭的建筑,是八旗制度在建筑史上的独创,其建筑格局为历代所仅见。现今,左右两翼王亭都恢复了当初办公的原貌。其他八旗亭内,分别陈列着各旗的旗帜、服饰、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