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2016-07-13 10:24:21)
分类: 养身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收到两个玉灵膏的反馈——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说明一下,我做的玉灵膏,桂圆是整个儿和西洋参一起放在炖盅里蒸的,没有切碎,蒸的过程会搅拌以便两种材料更好的混合,手工制作,没法确保每瓶的搅拌力度一样,一般一次蒸25瓶,搅拌到后面手没劲啊,第1瓶和第25瓶的搅拌力度肯定不一样,搅拌力度小的桂圆就整个,搅拌力度大的桂圆就烂一些。桂圆是带点韧性的东西,隔水蒸不像直接用锅煮,如果不搅拌,蒸多久都不会成渣的。

为什么不把桂圆切碎,让玉灵膏成为糊糊状呢?不是说糊糊更好消化吗?

消和化是不同的,消是大块猪肉变小块猪肉,化是猪肉变人肉。糊糊的东西,仅仅是好消,是否好化,要看吃的人的脾胃状况。

关于消和化,得益于徐文兵老师的解说——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顆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們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這是消的过程。大块的猪肉消磨得再小,它还是猪肉。当食物经过胃的研磨、消解、搅拌以后,被送到了小肠。小肠又称赤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于此。手少阳分泌的胰液和足少阳分泌的胆汁注入到了十二指肠,手太阳小肠为酶的工作提供了足够合适的温度,使得化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食物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做“化”了,这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了。

作为催化剂的酶,对温度非常敏感,脾胃虚寒的人,吃(喝)糊糊的东西,胃不需要费力研磨,是好“消”了,但是,手太阳小肠温度不够,不好“化”

举个例子,比如水的消化,千万别以为喝水就能直接补充体液。如果没有胃把低于体温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小肠化解水的分子链,泌别清浊,没有膀胱的储藏津液,气化蒸腾,水是没法变成人的津液的。

那些没被消化的水,要么穿肠而过,要么蓄积中毒(脚肿或一脸水斑)。

千万别以为喝水多就能变肌肤水润,喝得多,尿得多,越喝越口渴,不仅加重身体负担,还严重破坏各器官机能,这个嘛,以过去的我为例最恰当不过(经历多总是负面教材不断啊~)。

当年看很多美容杂志或养生小书籍都写“每天8杯水,做肌肤水润女人”。我从04年开始,到08年底,乖乖的每天喝8杯水,到08年下半年的时候,每小时喝一杯水,甚至每40分钟喝一杯水(普通玻璃杯,一杯应该有200毫升),仍然觉得渴,最严重的时候——水杯一离嘴就感到渴,水一下肚就想尿尿,我把这个身体活生生虐成了“水灾”

那种感觉就像身体这口锅烧干了,一碗水下去马上蒸发,越喝越渴,越渴越喝,一喝就要小便,喝得再多,嘴唇也是干的,总感觉口渴。五脏六腑都死机了,水仿佛没经过五脏六腑的道道,一喝下去就要出来!渐渐的发展为起来夜尿,一晚上起1,2次,原本以为起夜是老太太老爷爷们的专利,我提前享受了。
  
后来知道老喝水却总觉得渴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症状,叫消渴症,脾虚,肾也失常,伤到了肺,引起肺津枯,所以口渴。

不是说脾胃虚弱的人,吃糊糊更好消化吗?比如小宝宝脾胃虚弱,就是先喝奶,然后吃糊糊,慢慢过度到和大人一起吃主食呀。

没错,小宝宝脾胃虚弱,同时没长好牙齿,他们吃(喝)糊糊是更好消化。

注意啦,前面说的是,脾胃虚寒的人吃糊糊好消不好化,脾胃虚寒和脾胃虚弱,一字之差的背后,有一团能量的差别。

小宝宝脾胃还没发育好,是脾胃虚弱,但他们并没有脾胃虚寒,摸摸他们的肚子就知道了,健康的小宝宝阳气旺盛,周身包括肚子暖暖的,化的能力特别强,刚生下来到几个月大的宝宝,喝奶水,就可以造出中国好便便——香蕉的型和色。

大人是没法跟小宝宝比的,大人的脾胃虚弱,不是单纯虚弱,是虚弱加虚寒,是否虚寒,摸摸肚子就知道了,哦,严重的人,不用摸就知道,腰腹肚部常常冒寒气或发冷或经期感觉这个部位冒寒气或发冷的,都是脾胃虚寒。没那么严重的人,手贴肚子,感觉这个部位冰凉冰凉的(温度明显偏低),也是脾胃虚寒。

所以,大人的脾胃虚寒(哦,也有小孩被错误喂养成脾胃虚寒的),不宜多喝糊糊(说的是“不宜多”,不是说“完全不能”哈),更适合吃用牙齿咀嚼的食物,让牙齿对食物多多做功,之前说晒杵、捶打艾叶制作艾绒的时候,提过这个做功(物理学的做功),对它做功越多,它的阳气提升越多,它饱含的能量越多。细嚼慢咽是对食物做功,对食物做功后,食物温度提升,它自带的阳气提升,到达胃和小肠的时候,耗用比较少的身体阳气就可以“化”(脾胃虚寒的人就是脾胃阳气不够哇)。就是说,脾胃虚寒的人,肠胃能量不够用,得让牙齿对食物多做功来补能量。

上天让大人长两排牙齿,是有深意的,不要没事退回到喝糊糊的小宝宝状态哈

看到国外明星模特塑身减肥喜欢喝糊糊,这有值得深八的细节,以后解读。

PS:
1.手工制作的玉灵膏,没法保证每一批每一瓶都一样,比如这里提到的搅拌力度不一样,有的桂圆更完整,有的没那么完整。此外,可能每瓶膏的水分含量会有差别,因为蒸格外侧和内侧的蒸汽大小不一样,会出现有的膏干一些,有的湿一些,这些细节没法像机器操作那样精准控制。能精准控制的地方,我都会严格控制的,每批的蒸制时间都记录在本子上,蒸40小时。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无论亲们拿到的那瓶玉灵膏是干一些还是湿一些,每瓶的原材料都是300克桂圆+30克西洋参,原材料分量都是一样充足的。

说到这,啰嗦一句,没蒸过玉灵膏的人,可能不知道,光看每瓶膏的重量和价格算出来的“性价比”是有漏洞的,人家一般用300克桂圆+30克西洋参的原材料做成500-550克的膏,我用这个量的原材料做成450克的膏。我当然知道,用同样分量的原材料,多加水,做出单瓶重量更重的膏,让人一搜索就“看出”出性价比高,从而带来更多销量,因为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嘛。

不过,我一直想的都是——“千人买一回,不如百人买十回”,做实在的人,做实诚的事,不追求昙花一现的销量暴涨,犹如养生中不追求立竿见影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等待奇迹水落石出,这样的奇迹让人心安而踏实。

2.两年前在博客发过的一篇关于把五谷杂粮打成糊糊的文章,那时还悟不到脾胃虚弱和脾胃虚寒是不一样的,对糊糊的认识没这么深入,没办法,气血提升,意识才改变——脾胃虚弱和脾胃虚寒的差别,是最近某次双盘三小时的灵感,当然也不见得是对的,估计过两年又有不一样的理解咧,所以,所言仅供参考,不放心的话,咱过两年再约?

本文为小夕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脾胃虚寒不同于脾胃虚弱,不宜多喝糊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