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在逆境中蹒跚前行
(2023-11-09 15:28:05)分类: 玉米种子 |
中国种业在逆境中蹒跚前行
农村农业部报告(2021-2023),国审玉米品种分别为 919、816、774 个,再加上省级审定品种、引种备案品种,市场上合法品种大几千个甚至上万,年全国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共有 7668 家种子公司。其中,玉米种子企业数量为 1920 家,真正育繁推一体化的不足1/10。中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少,投入低,,社会宣传“战略联盟\科企对接\研发外包等,千方百计试图拥有品种权。
一是组建育种队伍,培育自主产权品种。跨国种业科研投入占20%左右,国内种业投入占1%-2%已感捉襟见肘。种业老板深感办科研投入大,改弦更张吧。
二是“购买品种”或称“借船出海”。转向从科研院所或民间人员购买品种所有权或营销权快速进入市场,引发了“品种饥渴征”,助长了价格上扬。
三是未婚“先孕”或称预约“买胎”。
四是“借腹产仔”,新词“研发外包”。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协议,每年支付100万-200万元经费,育成品种优先提供企业选用。通常没有时间定制,今年投资100万,明年投资200万,待到第三年或更长就产生了犹豫,算了。偷一个吧!
查一查每年通过审定的品种,只要刨根寻底,就会发现这些品种大多从科研单位或育种人员以各种方式购买的成品或半成品,如果通过区试和审定,就标志“借腹产仔”成功了;未能通 过审定的,那就很遗憾地算是“宫外孕”了!
11月7日,由中国中化牵头编制的《2023年农作物种业现代产业链发展蓝皮书》提出:针对中国种业现代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挑战,建议“育种科研应从市场需求中来,到市场需求中去”,要加快构建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头部种业企业创制推广品种高效衔接,打通关键技术资源化、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