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新世纪22年,郑单958依然市场唱主角
(2023-03-30 09:39:42)分类: 玉米种子 |
横亘新世纪22年,郑单958依然市场唱主角
——要想超过郑单958,那可是望尘莫及啊!
中国种业界展现令人兴奋的最大喜事:郑单958横亘新世纪20多年依然市场唱主角。从2001年品种审定之日起,郑单958种植面积逐年攀升,直至2022年仍然位居全国所有玉米品种榜首,驱动种子行业高速运行;郑单958还长期作为玉米品种区试的评审标杆,尽管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并进入市场,唯有郑单958依然引领潮流,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辉煌,而且持续地左右着玉米育种方向。
为什么郑单958有旺盛的生命力保持经久不衰呢?
玉米高产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郑单958杂交种以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耐密高产,从黄淮海迅速扩展到东北和西北地区。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从2002年的1 325万亩逐年升高,2004年迈入4 295万亩位居全国榜首,2009年最大种植面积达6 810万亩荣获国家科技大奖;2012年再增至6 854万亩,直至2020年全国仍保持2 798万亩,2022年1 625万亩,依然位居全国所有玉米品种榜首。推广速度之快,横亘时间之久,史所罕见。
郑单958托起种子产业迈步辉煌。郑单958刚通过国家审定就上演了一场经营权“争夺战”。郑单958权属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取买断生产权、经营权的竞标方式,叫价1 500万,落价800万,分别由河南秋乐、金娃娃、金博士和北京德农4家种业公司折桂。2010年营销合同到期,万向德农公司和中种集团公司两家各出资2 000万双双获得郑单958销售权至2016年底。郑单958市场热销赢得财源滚滚,继续托起5家种子企业迈步辉煌,有的挂衔亿元企业,有的迈步资本市场。
郑单958长期引领玉米育种方向。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环境下,很多育种人员掀起一场“模仿秀”,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快速育出很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基本相似的品种,其中有2/3以上原封不动或稍加修饰的仿制品种,这些仿品通过转让或经销每家收入都在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但鲜有一个仿品可与郑单958媲美。郑单958依然鹤立鸡群,超者寥寥。
特别提示,随着2008年国家农作物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育种科研经费多达240亿,而常规育种只有1.8个亿。全国农业科研单位80%以上的玉米育种人员都转向去争抢“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从2010年至2022年,从事玉米育种人员一部分来自民营种子企业,绝大部分来自“民间科学家”,夫妻店、退休户、师徒俩、散兵游泳是玉米育种的主体。有些育种人员轻车熟路,从初仿、高仿到比瓢画葫芦,大多是短平快重复的仿制品种。其中80%以上的新品种属于同质化仿制品种,能推广10万亩的品种就算不错了,要赶超郑单958那可是望尘莫及!绝大多数所谓的审定品种如同过往烟云,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