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范仲淹书伯夷颂真迹

(2010-09-01 12:43: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范仲淹书法作品

http://s10/middle/6a94ad91h8f2b5768cf99&690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为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如斯人,不必以书立名于来世也,然翰墨乃工如此。盖喜多能,虽大贤不免焉。(《山谷集》)

文正公以宝元元年赴润,道谒狄梁公庙,为之作记立碑。又十三年,皇祐三年镇青社,用黄素小楷书《伯夷颂》,寄苏才翁,盖去公薨半岁耳。于是,公屡以言事忤旨,出殿外服,知其道之莫可行也。将以仰晞古人,而于伯夷之清风,梁公之大节窃深慕焉。揽公之迹可谅公之心矣。所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兹非其征乎?东阳柳贯谨题。(《柳待制集》)

范文正公为苏才翁书《伯夷翁》,后有秦会之太师、贾师宪太傅两人图记。宋南渡后,此卷必流落江左,而尝入其家,至李侯戡得之于燕,则宋亡之明年也。范氏所居,近在吴中,两人不能举而归之,卒有待于李侯。而公之子孙乃获敬受宝藏焉,岂偶然哉?盖自西方兵寝不用,公归而均逸外藩,因得以暇日游心于艺事。才翁善书而深服公楷法之妙,求公为《乾卦》,而公以字数多眼力不逮,故为写此《颂》。卷末第云:“书法亦要切磋,未是处无惜赐教”而已。后来一二大老用推广其说,谓“公书此实为天下万世纲常计”。至哉言乎,末学之士,毋庸赘述也。(《黄文献公集》)

右《范文正公楷书韩文公伯夷颂石刻》,其后独有纯仁、纯粹二子跋语,而文潞公以下诸贤之语不在,盖初刻本也。在吾乡范庄。其真迹尝获见于公裔孙从规,尚多元人题识,未之刻也。此颂尝入秦桧、贾似道家,二人者固未足以为公汙,然桧独系之诗曰:“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则读者未尝不发笑也。(《匏翁家藏集》)

范文正公之学,莫知其师承,然每有所事,知要而不泛,得圣门遗法。如在韩文中独取《伯夷颂》书之,隐然立懦廉贪之志,与先忧后乐之语如出一辙。其余小者若弹琴止记《履霜》一曲,大者摘《中庸》于《经礼》中授横渠张子,尤秦、汉以来未有也。然则学不知要而欲大有所立,于天下后世乌见其可哉。走过姑苏,晋谒祠下,缅仰风烈,不胜怀思。既谒之明日,公嗣孙从规携此《颂》真迹至舟中,得拜焉。窃附鄙意。(《程篁墩集》)

宋苏才翁以书独步一时,其草圣多得之怀素,而山谷、陈懒散人又出于才翁也。与苏子美齐名,宋裕陵尤重之。然深服文正范公楷法之妙,尝求写《乾卦》,公以字数多眼力不逮,故以小楷写《伯夷颂》归之。近见石刻于吴中范家园,极端劲秀丽,无毫芒纵逸之态,其视浮佻之徒贵轻扬而贱持重者,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蜋糞丸比哉?宋诸老皆题志之,谓“此书实为天下万世纲常计”,非谀语也。(唐锦《龙江梦余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