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2022-03-28 15:24:09)
分类: 今天记事本
      上周末育才的“五进”课程继续开课,我负责的走进影剧院来到了茶馆,听相声,是不是很羡慕呀!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月26日七中育才五进四课程的师生共同走进哈哈曲艺社,感受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相声。
     观前,本期主讲嘉宾赵杰教师为各位同学发放了学习单,介绍了相声的基本形式和“包袱”一词在相声中的意义。帮助同学们很好的进入观影的状态,也为后续的观影总结做好了知识铺垫。观后,同学们以印象深刻的片段、如何保护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收获等方面做了阐述。同学们表示相声演员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对职业的热爱与尊重。要保护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是让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在学习单上同学们都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期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够以更多的方式接触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活动的最后,赵老师与胡淇元同学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相声,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本周末我还去永陵博物馆进行了讲座,下面来看看媒体的报道!

蜀戏为何冠天下?资深票友叶德元永陵开讲二十四伎乐背后的川剧文化

   一千多年前的唐五代时期,川剧曾被称为川戏,这一时期川戏的影响力在国内非常大,全国甚至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后唐庄宗李存勖更是狂热的粉丝,将川戏推向了巅峰。而成都永陵博物馆的二十四伎乐图中的内容,也有部分来自当时的川戏剧。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327日下午,2022年第一场永陵沙龙蜀戏冠天下——二十四伎乐背后的川剧文化在成都永陵博物馆开讲,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历史教师、川剧爱好者叶德元现场讲述川剧的历史渊源以及与永陵二十四伎乐的联系,并现场为大家展示乐观、包容的成都人,是如何把对生活的态度融入戏曲之中,诉说过去,描绘未来。

   作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川剧这一称呼始见于清末民初。但将时间往前,名为川戏或者蜀戏的表演形式,在唐宋时期已经相当有名,甚至有了蜀戏冠天下的美誉。讲座中,叶德元从出土于四川的汉代文物乐舞百戏画像砖说唱俑讲起,一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二十四伎乐,向观众们阐明,自都江堰工程完成后,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能歌善舞、善于玩乐的巴蜀儿女。

   人民在不愁吃穿的前提下,就开始追求玩乐,玩出了很多名堂。今天我们所说的川剧,其风趣幽默的特点就与四川人民的这种天性有关。叶德元表示,这种深刻体现一方儿女精神追求的剧种,却在当下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困境,因为当下的年轻人不再懂得如何去欣赏川剧。相比于让大家去排练一出戏,去学习怎么唱川剧,我认为让大家了解如何欣赏川剧更重要,大家在懂戏的基础上,有一天看见它们时才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才会有感动。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叶德元自己对川剧的深厚感情,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小时候我也听不懂戏,但是经常跟着家里的长辈们去听戏,当时就只是觉得他们的服装、道具很好看;后来慢慢能看懂一些内容了,能够感受到川剧中的幽默。再到后来,慢慢了解了川剧表演中的一些程式,也就慢慢能从表演中看出门道。叶德元认为,川剧的剧目中,有大量歌颂忠孝仁义的内容,大家学会欣赏川剧,一定能够获益匪浅。

   历史上的多次大规模移民运动,使得今天的川剧体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风格特征。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以前的川剧班子里,不同的声腔由不同的人来完成,但后来要求川剧演员掌握五种声腔,因此,我们听川剧时,会听到有的地方像京剧,有的地方又像秦腔,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在叶德元看来,川剧中的帮腔尤其体现出了四川人在戏曲艺术上的大胆创新,这种类似电影画外音的形式,在川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在我们看川剧舞台,我们觉得它有灯光有布景,非常精美。但在以前,可能就在乡间的一块空地上表演,很多时候帮腔就起到了帮助呈现人物所处的环境、心情等的作用,叶德元以川剧《金子》举例,当中的盲人老太太误将自己孙子打死之后,就是由帮腔来提示人物心情的。同样,在川剧《巴山秀才》里,我们还能看到用帮腔来代观众说话,给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出主意等。帮腔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川剧的表现力,这种方法也不断被别的剧种借鉴学习。

   到了现当代,川剧的创新步伐仍未停止,叶德元举了根据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改编的《马克白夫人》,根据歌剧《图兰朵》改编的《中国公主杜兰朵》,以及根据《四川好人》改编的《好女人坏女人》的川剧剧作。像《马克白夫人》,表演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谐剧的形式,而之所以变,更是体现了编剧根据实际情况的细节修改。

今天记事本(2022.3.28)奋战中考77天

   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这是川剧《情探》中的一段唱词,叶德元以这段唱词举例,向大家展示川剧的文学之美。

   这是一出根据明代传奇作品《焚香记》改编的戏剧,讲述王魁与焦桂英最初相爱,到后来王魁高中状元后抛弃焦桂英,焦桂英自杀后又带着阴兵回来向王魁索命的故事。唱上面这段唱词时,焦桂英已经遭到王魁的抛弃,因此我们看到同音。而这段唱词真正显示出四川语言之妙的,在于杏花开叶德元表示,用四川话说正是梨花落,杏花开就恰到好处地暗含了离愁恨意在当中,后来陕西的秦腔剧团引进这出《情探》,但是用陕西话唱这一段时,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戏剧与电影不同,戏剧演员们一出戏往往会演出成百上千场,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命感悟不断地打磨完善作品,把自己的人生与角色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认为戏剧最有魅力的地方。叶德元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