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海伦.凯勒》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5-03-24 23:10:44)
标签:
海伦课文不屈不挠海伦凯勒凯勒 |
分类: 语文备课 |
题解:
《海伦.凯勒》简介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教材分析:
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层次。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完成《评价手册》预习导航。
2、了解有关海伦凯勒的故事。
3、预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3分钟)
1、出示海伦﹒凯勒照片
你了解照片中的人物吗?说说看。相机出示课后的名著便览。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信息)
2、板书课题 齐读
指导书写“勒”字。
二、检查预习(8分钟)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暴躁 脾气 干燥 吮吸
微风 玫瑰 甘霖 盲哑
如饥似渴 不屈不挠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检查
重点: “吮”“挠”“勒”的字音“躁、燥”的字形对比,“脾”的字形。
理解词语“甘霖”、“不屈不挠”。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7分钟)
1、浏览课文
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值得写的不胜枚举,本篇课文根据情节的发展,都写了她的哪些事情?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又是什么?
2、总结分段
(本文详写了海伦学盲文、学说话的艰难历程,略写了一岁半遭遇的不幸和大学毕业后把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的事。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可按生病——奋斗——奉献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2分钟)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你的感受
重点通过对比(可从词“有声有色”入手)体会海伦的不幸遭遇。
1)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都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都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
2)我们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是个无比精彩的世界,然而对海伦来说?
3、指导朗读。
4、小练笔:假如我是海伦——
四、小结:(2分钟)
同学们,海伦凯勒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不因先天的不足而自馁,海伦凯勒通过自身的顽强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因此而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在这老师赠给同学们一句话: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五、课堂作业(8分钟)
补充习题1、2、3题。
板书设计:
教什么:
为什么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精彩部分的深入感悟,体会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6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海伦的精神。(不屈不挠)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请画出来,读一读,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交流感悟(10分钟)
1、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重点:引导学生将海伦的学习与自己学写单词和句子等作比较,体会对于常人来说也许并不是难事,但海伦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甚至“摸出血来”才能做到。尽管如此,她还是“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还是“如饥似渴”。通过比较,使学生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得到心灵的震撼,更好的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
2、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 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抓住关键词语,如“夜以继日”、“努力”、“反复”、“高声”、“几个小时”、“直到”、“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等词语,体会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突出她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三、深入体悟(10分钟)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这也是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这篇课文还让你感受到海伦凯勒的什么方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3、5、8几节,你有什么发现?
2 、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
(对生命的喜悦、想象世界的美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等。)
重点:通过这些,让学生发现海伦的内心是充满了——爱 。(相机板书:爱)让学生体会海伦的奉献是一种“以爱报爱”,正是因为内心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她才会将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在学生反馈过程中兼顾学习引号的用法。
四、延伸拓展(4分钟)
1、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我们来听一听(师读,音乐渐起)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在我四周的一切也许沉默黑暗,但在我心中,我的性灵里却有音乐和光明,我的一切思想都闪耀着色彩。
—— 《敞开的门》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
2、读了这篇课文,感受了海伦的语言、行为,你又想到举古今中外哪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吗?
3、推荐书目 课后选择一本读
出示书籍封面:
《海伦凯勒自传》、《 敞开的门 》、 《我生活的故事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补充习题》第四、五、六题。
板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