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货札记:德国的Pinot家族
(2013-03-12 19:04:03)分类: 酒货札记 |
以后会和大家分享自己学酒的经历,同时也希望能把葡萄酒那些事儿通过自己的消化以易懂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多内容请关注 @醉鹅娘
上周参加了一个德国Pinot Trio的品酒会,很多酒商酒农把三种Pinot葡萄品种 - 包括Pinot Gris, Pinot Blanc, Pinot Noir - 拿出来给大家喝。一共来了23家,每家至少又带了4、5种酒,纵然是全部吐酒,酒的余味也喝得我晕头转向,笔记只好做得粗糙。下次真的不要那么贪心,找准4、5家有代表性的,用心把所有品酒的硬指标都记录下来,而不是在宣传册的边角上写下“把平庸和中庸的区别表现得淋漓尽致”之类文青病中毒过深的句式!
德国的Pinot家族历史都不算太长,这次品酒会算是他们想要拓展市场的努力。在分享Pinot Trio之前,让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德国最闻名遐迩的葡萄品种——Riesling。
德国的Riesling已经受品酒师们赏识很久,其原因是Riesling的轻盈多变不但能够透露出它背后的土壤根性(terrior),更是因为它可以放得久——作为一款雅致的“轻白”,(在是好酒的前提下)放50年竟不是问题!Riesling的这种能伸能屈甚至打败了很多法国勃艮第的Chardonnay;后者有时放15年就到顶了。
Riesling还有很多其他可人的地方。在浓妆艳抹、牟足劲儿挤沟的高酒精度众酒中,Riesling保持了她的低调,酒精度一般维持在11%,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特性(一般高酒精度会掩盖很多细节,给人口感上的爽多过于真),是餐前酒的极好选择。但是Riesling清莹却不清高,滋味多多的,酒香满满的,在展现自己美丽的时候一点都不吝啬。Riesling在德国有很多种风格——干白或微甜的酒,气泡酒,贵腐酒,和冰酒。个人的最爱当然是德国Mosel地区特有的板岩土壤所种出来的微甜酒啦!那矿物香气简直像一叶云舟,载着喝酒人划向了天际。据说如果在Riesling的酒沿中找到了蓝中有绿的色调,那就是经过陈酿的名品啦!
德国的Riesling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1435年——当德国的僧侣们开垦了六珠Riesling葡萄藤。817年就被开发为葡萄园的位于德国Rheingau区的Johannisberg vineyard已经专注Riesling快300年了,至今尚存。著名葡萄酒鉴赏家暨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可是Johannisberg的大粉哦!之后Riesling的地位起起伏伏,在19世纪的时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葡萄酒之一,之后战乱了,禁酒了,口味也改变了,于是Riesling沉寂了。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品酒师的极力推荐下(美国品酒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他们可以说重新定义了自己在酒业的地位和酒业本身的很多规则,以后会专门来讲),Riesling的知名度逐渐回潮,直到新世纪始初,Riesling终于成了逼格很高的新宠。
回到三大Pinot品种。惭愧的说,在来这个品酒会之前,自己从来没有尝过德国的Pinot Blanc和Pinot Gris, 所以如果印象有主观之处,还望量涵。
Pinot Blanc是一款比较无聊的酒,曾经我朋友在评论某款新世界的Pinot Gris的时候说它“是一块抹布,比较无聊,但至少是认真洗过的”,如今看来对Pinot Gris太严苛了,其实这个评价说Pinot Blanc更加合适。酸度较低,酒体也比较清淡,味道也很中立。Pinot Gris和Chardonnay若有可比之处,便是两者都像一张白纸,区别是后者是可塑性极强的白纸,前者是一张打了胶面的白纸,酒农和酿酒师的水彩笔无论再怎么缤纷,好像也涂不上什么东西。当然,在好画家面前,Pinot Blanc也能表现出色,但总给我事倍功半之感。Pinot Blanc占在德国葡萄产量的百分之四,它被给予的一席之地更像是权宜之计——Pinot Blanc一般都出现在对Riesling的生长过热的地方。这款酒最适合送给那些比较无聊的人,说不定他们还会欣赏Pinot Blanc的扑克脸呢!
理论上,Pinot Gris比Pinot Blanc的香气更重,酒体更重,香气味道更独特一些。但别忘了,这些都只是相对而言。在品尝过程中我并没有觉得Pinot Gris比Pinot Blanc表现出色很多。对我来说,Pinot Gris的另一个问题是它的质感。Pinot Gris的质感很尴尬的处于润滑与颗粒感之间,有些盲目,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过,有一款Pinot Gris从众Gris中站了出来,它的制造者是来自Pfalz地区的Weingut Stefan Meyer, 其2012年的Pinot Gris十分清雅,在香气和味道中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收尾漂亮。
德国的Pinot Noir倒甚是有趣了。Pinot Noir的地位自是不肖勾勒,让我吃惊的是德国是世界Pinot Noir的第三大产区(紧随法国和美国),且历史相当悠久,早在884年国王Charles III就把Pinot Noir从勃艮第带到了德国。Pinot Noir多数种植在阳光充裕的Baden地区,酒大多数都被本国人民喝掉了。
个人愚见,德国的Pinot Noir有趣在它异常、异常特别,有形成自己风格的巨大潜力,但在抵达“风格”的终点站之前,现在更多在别致甜美和古怪脾性之间的地方徘徊——通常香气好闻得要死!蜂蜜味、果味、和其他味道完美融合,诱人至极。然而味道却通常差了一截。紧致的单宁柔和而羞怯,仿佛是不肯给出第一次的姑娘。有海潮气息的酸感也很倔强,通常不和酒里的其他元素合作。酒的收尾像胶一样腻在口腔深处,留下颇为强烈的草本苦涩感——当然,也许只是品酒会上没有时间醒酒吧。我想,若假以时日,给德国Pinot Noir梳妆打扮,磨去棱角,她必定是主流市场里的一颗新星。
当然,就目前而言,在锥子脸大胸长腿泛滥的市场里(大果味,厚橡木,高单宁,高酒精),品味这样的矜持倔强有性格的不完美,倒是别有风味的,不是吗?
另外,认为德国是啤酒国家的同学们请注意!自2001起,德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史上第一次击败了啤酒消费量哦!
资料来源:
1. Jancis Robinso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2. "German Riesling's Turn in the Spotlight", New York Times
3.
4. "Germany's Compelling Case for Pinot Noir",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