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仇者联盟》和好莱坞“奔四”的一些思考:造梦工厂的吸金大法和穷途末路
(2012-05-06 10:35:13)
标签:
杂谈 |
1、《复仇者联盟》今天看了,基本上每两分钟不是丢包袱就是丢高潮。从特效、演员、节奏、音效、到叙事,充分体现了好莱坞生产线上出产的成熟娱乐大片水准。完美爆米花电影。目测在中国的票房5亿以上。
2、对于斯嘉丽·约翰逊和杰瑞米·雷纳的那场打斗戏,我想说,stop fighting!!! have sex!!! please!!! 这两个人从气场到身材放在一起就荷尔蒙爆棚。导演就该把这场打斗戏拍得不似滚床单胜似滚床单才能满足我等腐女宅女积郁的内心啊!
3、从《独立日》、《后天》、《金刚》、《人工智能》、《守望者》到无数影片⋯⋯纽约究竟是还要被轰炸爆菊多少次⋯⋯
4、虽然《复仇者联盟》的影片本身无懈可击,完成了它该完成的任务,但《复》的出品本身却透露出了好莱坞的颓态以及方向感的渐失。怎么?超级英雄们要开始批发出售了吗?要跳楼价买三送二了?怎么?要开始不遗余力的开发榨取超级英雄品牌的剩余价值了?怎么,要找出Marvel的终极法宝,靠翻拍经典,翻拍漫画来维持自己的财路了?
5、《复仇者联盟》并不是好莱坞这几年来第一部“啃老族”代表。2011年,好莱坞电影公司在打造全新题材的影片上几乎没取得什么收获,大部分票房成绩糟糕,而据美国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显示,北美票房年度前10中有8部是有“前科”的电影,而前7名更被大片续集所包揽。而今年,好莱坞已经全面走向“奔四”时代:《暮光之城4:破晓(下)》、《黑夜传说4》、《冰河世纪4》等6部电影已经拍到了第四代。还有两部打着前传旗号的第四代影片,《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和《神奇蜘蛛侠》。是否像国内的清剧、武侠剧一样,最后只能靠打包、“穿越”来拍出新意?
6、而换个视角来说,之所以这些影片能够被拍出这么多续集,说明影片品牌的基础功做得扎实——好作品+踩在主流社会兴奋点上。拿作为自由正义化身的超级英雄为例,这历来是美国文化中的情结,代表了社会层面的感性认同。所以凡是踩在此兴奋点上的过硬作品绝对在票房上不会差。
7、大众文化和影视作品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好莱坞也借超级英雄的载体来散播美国价值观世界观,并在此过程中确定自己的领袖地位。如同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好莱坞在培养其他社会对英雄类型片的口味。尤其是在价值观世界观极其混乱的中国,好莱坞更得以“趁虚而入”,向中国观众兜售一个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下维护的“舶来梦”。彼岸太美,可渡船又在哪里?
8、在极致娱乐的美国主旋律的进攻下,中国电影唯有发掘我们自己的文化视域,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主旋律。如果说超级英雄和自我实现是美国电影的主旋律,那么什么是中国电影的主旋律?我说的不是高大全,我说的是中国社会民众的感性认同是什么?又该拿怎样的形象、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娱乐方式来承载这样的感性认同?换句话说,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爆米花电影”在哪里?
9、超级英雄情结本该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兴奋点。但时代的疲软情绪已经逐渐渗透,正义的大旗被反恐的怏怏状况、社会冲突、金融危机的大风吹得有些凌乱,假想敌们不似当年明确,超级英雄们也不似当年英勇。以《守望者》、《黑暗骑士》为代表的“反英雄主义”主流影片浮出水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复仇者联盟》换汤不换药的正邪之争、外太空的侵占、缓缓飞过的龙型飞船、支离破碎的纽约街道、一座座倒塌的著名建筑、英雄们的力挽狂澜,无非代表着观众们一次次逐渐被踩麻的兴奋点。新鲜出炉的《复仇者联盟》注定要在票房上春风得意一把,可在立意上却是精致的昨日黄花,走向爆米花电影可能性的终点。
10、造梦工厂好莱坞,我们需要新梦。给我们造新梦,替我们指出方向,让我们看到希望,我们就塞给你大把大把的钞票!!
PS:
本人灰常喜欢《复仇者联盟》,但上纲上线是本人作风,拍砖时注意拍对对象~对于国内的翻拍各种经典的浪潮本身,本人也是没什么好感的。作品再棒,没有新意,对于制片方也就是赚钱手段,不能对推动文化产业起到创新型作用,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