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家庭育儿知识
主讲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徐韦主任医师
有些家长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很难看管。归根结底,是孩子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好习惯的,家长要抓住孩子发育过程中0—3岁的关键期进行培养。
孩子在0—3岁关键期时,可塑性强,受环境影响大。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家长的耐心及以身作则的循循善诱,尊重成长的自然过程,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在0—1岁时,家长在日常护理中通过与宝宝说话,听各种声音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同时,灌输给他们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妈妈让孩子学怎样打开瓶盖,观察孩子手的协调能力是否良好。打开瓶盖后,要让孩子知道,玩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鼓励孩子再把瓶盖盖好,收拾好瓶子。
在2—3岁时,是孩子言语爆发的关键期。家长可以进行延续性训练。意思是,在教育孩子“是什么”的同时,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时是开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好时候。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看图画,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我认为,在孩子的0—5岁,有五个好习惯要培养。
学习好习惯:家长应在幼儿期间培养孩子喜欢看书、学习的习惯。对于稍大的孩子,要教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及写好字都很有好处。
生活好习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培养孩子有条件的习惯,如玩完玩具收好放回原处。按时睡眠、按时吃饭、按时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程序,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使身体各部分能有顺序协调一致地工作。
卫生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生病。遵守公共卫生要求,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等。
劳动好习惯: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首先教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应边示范边指导,如穿脱衣服、系鞋带等,还可帮助成人擦桌子、扫地等。通过简单的劳动,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饮食好习惯:为孩子安排均衡营养,不能以零食代替正餐。一日三餐的正餐膳食要合理,不要在接近正餐的时间吃零食。根据孩子的年龄,将含糖饮料限制在每日250毫升左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