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 退烧、找原因、细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2013-10-15 16:30:09)
标签:
朱弼瑜健康 |
台风过后,嘉兴日夜温差越来越大,不少人也在换季时期出现了感冒发烧等换季常见的疾病症状,其中6岁以下孩子出现高热更多,有一些孩子出现只发烧却没有其他感冒症状的情况,孩子受罪家长不知所措,成了不少家庭的烦恼。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主 任医师何增洪。
约九成小儿高热由病毒性感冒引起
“九、十月份低龄孩子的确容易发生高热症状,”何增洪说,这个季节正是夏秋交际,加上开学,孩子们相互接触的机会多了,气温也高低不定,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很容易生病。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在这个季节发生的小儿高热一般85%~90%均由病毒感染引起,但如果是3月龄以下儿童发烧38℃以上,或3月龄至6月龄的宝宝发烧到39℃以上,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发生高热时容易慌乱,由于爱子心切常要求医生挂盐水,希望能尽快退烧,让孩子不痛苦,也不留后遗症。但何增洪说,由于大部分小儿高热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挂盐水大多是用抗生素,其实对这类高热是没有效果的,反而可能造成孩子出现耐药性,对肝肾健康也不利,医疗费用更是节节攀升。
发烧其实是身体免疫力与疾病抗争的保护性反应,但如果高烧达到38.5℃以上,孩子因为高热身体不适,或是出现高热抽搐,甚至有42℃以上的超高热,则一定要赶紧给孩子吃药退烧。3月龄以下的孩子一般不建议用化学药物降温,3月龄以上的宝宝有部分药物可用,一般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彰,家长可以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这种药通常可快速起效,并且4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另外也可以用布洛芬,每6小时一次,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可以两者交替使用。
怎样判断孩子发烧是啥引起的
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需要用抗生素,但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用抗生素却没什么效果,还可能有副作用,那么家长要怎样判断宝宝发烧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何增洪介绍,在临床中,如果有宝宝发烧就医,医生的做法首先是要判断鉴别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验血,宝宝需要做血常规和CRP。这两项检测主要是判断宝宝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等几项指标是否异常。如果前三者全部偏高则一般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甚至偏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但淋巴细胞偏高,那么一般就是病毒感染了。
除了这两项常规检查外,最好再检测一下降钙素原,这项指标如果在0.5ng·ml以下一般为病毒感染,如果在2ng·ml以上则通常是细菌感染,如果超过10ng·ml则极可能为因细菌感染导致有生命危险的重症,需要立即引起足够重视并对症治疗。
在医学上的确也有抗病毒药物存在,但一般效果都有限,还有副作用,一般不建议使用,2009年甲流大流行后,医学界发现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
但何增洪特别提醒,一些家长觉得西药有副作用,中药没有,其实这是没根据的,中药同样也可能有副作用,因此千万别擅自让孩子用“偏方”,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非常重要
何增洪说,对有高热症状患儿的家庭来说,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是最重要的措施。
他建议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精神状况、面色、活动力、呼吸和循环,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冒引发的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如果孩子在高热的同时出现乏力、头痛、呕吐、抽筋、多汗、早搏、心率改变、心律改变、指甲苍白甚至打针都不哭,就要特别小心,头痛呕吐要警惕脑炎,而心律改变、心率改变、早搏、胸闷指甲苍白则可能是心肌炎的警示。这些由病毒带来的疾病十分凶险,一旦错失抢救时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莫名高热,却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于是掉以轻心,觉得不过是普通感冒,给孩子吃点退烧药了事。何增洪提醒,这种情况一定要特别小心,立刻带孩子去医院详细检查,明确孩子发烧的原因。因为导致孩子发烧的原因很多,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类感染都有可能,也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即使孩子退烧后,也要观察一段时间,以防出现各种并发症。
尤其宝宝发烧到38.5℃以上,出现身体不适,高热抽筋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42℃以上超高温则可能损伤身体和脑部,因此及时就医治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6月龄到6周岁的孩子在体温上升期出现一次高温抽搐,体温高于39℃,抽搐在15分钟内缓解,7天后脑电波正常,及时就医处理问题不大。但如果小于6月龄或大于6岁的孩子在发烧中出现抽搐或一次发病多次抽搐,甚至不到39℃就抽筋,脑电图也有异常,则很可能是复杂性抽筋,这样的孩子一般神经发育异常,今后容易转变为癫痫,需要按癫痫规范治疗至少1年。及时发现孩子的这类异常对于降低孩子今后罹患癫痫的风险非常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