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米饭据说最早在唐代就有了,当时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每到农历四月初八,就用乌树叶煮乌米饭。后来,大概因为四月初八和立夏节气很近,慢慢就把吃乌米饭并到了立夏的习俗里。现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都还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
传说战国时代,庞涓和孙膑一同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急于求成,学了些皮毛之物就下山去了。孙膑勤奋好学,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给孙膑。庞涓得知后,非常嫉妒他,先假意热情招待孙膑,而后又弄断他的腿,使他陷于囹圄之中,骗他写兵书。孙膑为了保全自己,故意装疯卖傻,把写好的兵书也烧了。庞涓怀疑孙膑装疯,就把他关进猪圈。看守孙膑的老狱卒心眼很好,他与老伴商议后,把糯米用乌树叶浸泡后煮熟捏成小团子给孙膑。庞涓以为孙膑在吃猪粪,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后来,齐国派人把孙膑救了出来,孙膑在齐国大展鸿图,打败并杀死了庞涓。孙膑能够活下来并报仇雪恨全是因为有乌米饭。从此,每年立夏之日,人们也竞相吃乌米饭以求得庇护。老一辈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立夏日吃了乌米饭,整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咬。
乌米饭,其实也是一种糯米饭,只不过要先用乌饭叶挤出汁水,浸泡糯米,让它变成紫黑色,之后的程序就跟煮饭差不多。
乌饭叶,并不是乌桕叶,而是乌饭树的叶子。这是杜鹃花科的常绿灌木,株高五十厘米至一米,果实味甜可食。大概因为叶子可用来做乌米饭的名声实在太响了,“乌饭树”这个名字大家叫得更顺口,还有一个名字“南烛”,却很少有人知道。
乌米饭的做法——
1.买来的乌饭叶洗干净,去掉老枝,加10℃左右的水揉捏。时间越久,汁水颜色越深;
2.过滤掉叶子,取出汁水。过滤用纱布效果最好;
3.把洗好的糯米倒入黑色的汁水中浸泡。一般三个小时左右,糯米就会变色,有点类似褐色;
4.浸泡好的糯米,就可以用来烧乌米饭了。和一般烧饭没什么区别,不过因为米泡过水,所以烧饭时加的水可以比平时少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