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这两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是因为他们的网上装修日记,而让素不相识的他们成为朋友的,也正是装修日记。他们都是19楼空间(www.19lou.com)的知名装修达人,一位人称“曙光徐大伯”,另一位人称“米奶奶”。
认真说起来,两位老人的装修经历并无特别之处,但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态度让人佩服:网购、网聊、交网友、开微博、考驾照、上网写装修日记……小年轻热衷的事情,他们一件都没落下。
“曙光徐大伯”说:“快报说过,年轻老年人的标准是能发短信、能上网。我要做一个年轻的老年人。”
片段一:开车送孙子去幼儿园
早晨7:00,62岁的徐大伯带着老伴,开着他的本田雅阁车,从曙光路的家出发(这也是“曙光徐大伯”称号的由来)。他们要去古墩路的儿子家,送小孙子去幼儿园。
通常7:30光景,他们就能到达儿子家,等小孙子吃完早饭,到附近的幼儿园时,刚好8:00整。然后,徐大伯带着老伴,开着本田雅阁车回家了。无论当天的交通状况如何,在9:00之前,他们总能回到自己家。
这是徐大伯一天的开始。
现在,汽车已成了大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来,他是一个老驾驶员了,55岁时考出了驾照,至今,已有6年多的驾龄。在大伯看来,年轻老年人的标准除了能发短信、能上网,最好再加上一条:“会开车。”
徐大伯住的是一个老式小区,没有正规的车库或车位,再加上有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小区里停车成了一件极富挑战的事。不过,大伯的技术完全游刃有余。
大伯说,有车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私家车,他和老伴只能坐公交车去接送孙子。目前,从大伯家到儿子家,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中途至少要再倒一次车,加上早高峰,大伯和老伴不可能7:00出发,7:30就到了儿子家。汽车让他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片段二: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挂上QQ
“米奶奶”和徐大伯同龄,也是62岁。她不会开车,她说自己是“领老年乘车卡”的人了。米阿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挂上QQ(一种网络聊天工具),在QQ上面,她有130个好友。她背自己的QQ号,就像背电话号码一样熟练。
2005年,米阿姨正式退休在家,一头扎进了网络世界。在用QQ之前,她还用过MSN(也是一种网络聊天工具)。现在,米阿姨的QQ等级是34级,这代表她登录QQ的天数超过了1000天。
“最初是为了儿子。”米阿姨膝下惟一的儿子去了上海,后来又在那里成家立业。母子俩最初靠电话联系,等米阿姨用上QQ后,两人就很少通电话了,因为,他们经常会在QQ上相遇,该问的、该说的都在这里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米阿姨的打字速度飞快。
徐大伯也有QQ号,但他很少登录,他更爱用电子邮件,朋友间要交流什么信息,发封“伊妹儿”就解决了。不过,说到使用网络的年数,徐大伯超过了米阿姨,大约十来年前,他就开始上网看新闻、玩游戏了。
退休前,米阿姨加入了合唱团,现在,60%的团员都有了自己的QQ号,于是,大家索性在QQ上建了一个群,团长就是群主。有了什么活动通知,团长就在群里发公告,阿姨说:“不流行一个个打电话通知了。”
不过,米阿姨比大多数合唱团团员更进一步。她很早就开通了QQ空间,上传了许多孙子小米的相片,还在空间里写日志。最近,她迷上了微博,每天都要上去说几句。对于玩微博这件事,她很自豪:“我比儿子开得都要早。”小姐妹很不理解:“哪有那么多话可说。”米阿姨说:“没话说你就转发呗。”
甚至于,她还对负责新家装修的包工头提了一个要求:“用QQ。不要动不动就打电话,有问题,最好在QQ上讨论。”
今年9月,米阿姨要搬去新家住了,她对我说,家里可以没有电视机,但绝对不能没有电脑。
片段三:一边装修一边上网写装修日记
2012年,两位老人的生活忽然产生了交集:他们一边装修,一边在网上开帖写起了装修日记,并因此成了朋友。
5月24日,米阿姨家进行了施工以来的第一次大扫除,这是一套135㎡的新房,大扫除主要是为贴墙纸做准备。这天,她又给新房拍了几张照片,准备晚上上网传到日记里。她的装修日记帖已经翻过了125页,网友点击、打开、再阅读的次数超过了10万次。装修已经很辛苦了,不过米阿姨还坚持上网写日记、拍照片,乐在其中。
米阿姨说开帖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可以得到19楼同学的帮助;第二,可以使工人更加负责,让材料商不敢使坏,第三,让在外地的儿子可以随时掌握我的进度。”
米阿姨也关注了徐大伯的装修日记,他们是同龄人,而且是网络世界里为数极少的老年群体。
2012年初,徐大伯开始装修自己住了16年的老房子,他的装修从在网上浏览别人的装修日记开始,直到后来,他觉得光看不写,非君子所为,于是,今年3月,他也当上了“楼主”。
大伯写着写着,就收到了别人发给他的私信,对方网名叫“可可”。“可可”说:“看帖很辛苦,大伯能不能给大伙搭建一个‘电梯’,让我们可以坐‘电梯’看帖啊?”电梯是网络专业术语,指的是在自己的帖子中,加入一些链接,可以直接到达该内容。大伯一时搞不清楚什么是“电梯”,后来弄明白了,却不会建。
大伯坦言,说到使用网络的技术,实在不能与年轻人相提并论,之前为给自己换一个头像,研究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成功:“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看来,这是小事一桩,但我自己想想还蛮得意的。”
他向网友求助,马上有人跳了出来,给大伯发了一份详细指导,因为这事,大伯特别感动。不过,搭“电梯”显然比换头像难多了,他暗自下定决心:“争取把电梯建好,实在不行就建个木楼梯。”
现在,大伯帖子里的“木楼梯”已经搭好了,看得出,过程极不容易。虽然不像别人的“电梯”那么符合规范,但也能满足各位看客的实际需求:有点像图书目录,大伯列出了几条重要内容,然后再附上链接地址。
米阿姨的装修日记里倒有一个十分规范的“电梯”,不过,功劳不在于她,而在儿子:“装修已经不靠他帮忙了,就让他帮我建个‘电梯’吧。”
片段四:交了一帮和儿子同辈的年轻朋友
今年4月,米阿姨、徐大伯终于见上面了,把他们找到一块的人叫“亿诺小何”,小何也是19楼空间里的活跃分子。两人相见甚欢。
徐大伯的装修从研究别人的装修日记开始。他一直保持着属于他那个年代的某些习惯: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碰到了什么问题、经验,就把它记下来。这上面,就有一部分来自网络达人的现身说法。
提到这些人,大伯竖起了他的大拇指。从2011年底起,他先后结识了“亿诺小何”、“嘟妈”、“昆妈”,他还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亿诺小何装修知识全面,能做到有问必答;嘟妈的强电知识能把专业电工呛到;网购达人昆妈在网购上真是一个达人,她推荐的都是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看过了这些达人的帖子后,大伯很是心动,也想找他们聊一聊自己家的装修。
“亿诺小何”特别好找,大伯去了他开的店,见到了他本尊,两人很聊得来,第一次,就交流了一个小时。
“嘟妈”和“昆妈”却不好找,大伯只能通过私信和她们进行交流,这让大伯有些遗憾,不过,他也表示了理解:“毕竟人家都在上班,不像我退休在家,有的是时间。”
米阿姨则不仅见到了以上这些达人,还与他们变成了忘年交。这些人大多与她的儿子同辈,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大家做朋友。米阿姨最先瞄上的人叫“嘟妈”,家居版曾经采访过“嘟妈”,她对电路设计很有一套。
“我先在网上给她发了一条私信,说我是一个6旬老太,孩子不在身边,现在要装修房子了,想请她帮帮忙。”很快,米阿姨就收到了“嘟妈”的回复,又过了几天,米阿姨就去“嘟妈”家实地参观学习了。现在,两个人还会隔山岔五地通过网络会一会。
最近,有人在大伯的日记里称他为强人,要向他来取经,大伯说:“我这一辈子和强人无缘,不过,很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片段五:网购达到了“剁手型”
徐大伯家的装修虽然还在泥工阶段,但他已经在网上采购了地漏、水槽、门锁、热水器等一系列材料。两位老人网购起来,一点都不手软。
先说徐大伯,他已有3年的网购经历。当初设计师发现他会网购,还感到十分惊讶。不过最开始网购,都是大伯先看好了东西,然后让儿子、媳妇帮他拍,再快递到家里。后来,大伯觉得孩子这么忙,不想老麻烦他们,于是,索性去开通了网上银行,建起了自己的账户。
去年他因为网购花了10000多元,达到了“剁手型”级别(网购花费1万-3万元的被戏称为“剁手型”):最贵的一笔是花了2600元买的尼康P500照相机;体积最大的是一台60升电热水器,另外,还有各种食品、保健品。大伯说:“网上能买到的,我都在网上买。”他觉得,网购比去门店买便宜,以尼康相机为例,如果去门店买,大伯还得多掏1000元。
所以,对于装修主材,大伯的采购顺序是先网购、再团购、最后才去门店。有些主材网上不卖,例如橱柜、淋浴房,他就去参加团购会,他至少去了六七次大型团购会,连装修公司都是从团购会上找来的。
遇到非要去门店买的东西,他就上网搜集信息,做足功课。他还有一条经验,就是跟卖货的人侃足“大山”:“一来能学到专业知识,二来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
在“昆妈”的帮助下,米阿姨网购了厨房水槽、卫生间台盆、镜柜、五金挂件、门锁等材料,甚至还有家具和热水器。她网购开始的时间与徐大伯差不多,在买装修材料前,她主要网购衣服、日用品、食品,孙子出生后,她开始网购毛线,为他织毛衣。
米阿姨发现,很多同龄人害怕网购,主要是怕被骗了钱。可在她看来,只要把各种安全插件弄弄清,该装的都装上,一点风险都没有。话说回来,米阿姨除了不会重装系统,其他有关电脑的知识知道不少。
尾声:人退休了
脑子不能退休
下午3:30,徐大伯从装修工地开车出发去幼儿园接孙子了。他把孙子送回儿子家后,就和老伴一块在那里准备晚饭。儿子、媳妇一到家,就能吃上现成饭,等全部收拾停当了,他再和老伴一块开车回家,到家的时间差不多是晚上7:30。
这就是徐大伯的一天。
5月26日上午,米阿姨又出现在了自己的装修日记里,她的最新状态是:“去上海照顾孙子了。”不过,她表示自己依旧会经常来19楼转一转,更新一下装修日记。米阿姨告诉我:“我几天不去更新,很多人会记挂的。”这成了她坚持写下去的主要动力。
网上有人提出,让徐大伯“多去别的同学家灌灌水”,这样一来,他自己的日记能火得快。大伯的答复是:“人退休了,脑子不能退休,多学学有好处,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开心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