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名言“上工(即上等医生)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而要“治未病”就要先体质辨识,然后根据不同体质进行相对应的调养。
如何辨识体质?
2007年,省中医院体检保健中心引入了中医特色体检项目——中医体质辨识。通过搭脉、做调查问卷,结合理化检测,诊断出每个人的体质,评估其健康状况,以及将来容易患哪种病。
“亿万苍生,九种体质,人各有质,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为了解现代人的体质情况,前两天,省中医院体检保健中心主任杨瑞文对去年来做中医体质辨识的1973人的体检结果作了统计——
统计发现,大部分人的体质都有偏颇。九大体质中,平和质是健康之源,却不到两成;阳虚质者最多有458人,占23.21%,其次是气虚质,占4.36%;特禀质、气郁质各占4.12%;湿热质、淤血质各占0.91%;痰湿质相对较少,占0.86%。
进一步细分发现,有某种偏颇体质倾向的人也很多,尤其是气虚倾向和阴虚倾向,分别占7.6%、5.58%。湿热倾向和痰湿倾向的人不少,分别占4.26%、3.85%。
通过体质辨识,治未病,看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它并不神秘。杨主任说,未病并不是没有病,而是已经有了生某种病的迹象,或者该体质下,容易生哪种病,但还没有生大病。按照中医的观点是,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若能及时调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调理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志,也可通过中医的“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等方式来调整。
中医体质辨识
搭脉+问卷调查+西医理化指标
杨瑞文主任说:“人的体质受到遗传、生活习惯、营养、精神、气候等多方面影响,不同的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体质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调养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相应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因人制宜地干预。”
“中医体质辨识”除了要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外,还要做一份长长的健康调查问卷,共有74道题,上面的内容种类繁多,比如,您手脚发凉吗?您会感到眼睛干涩吗?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每种体质后面都有相对应的问题,测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等符合自己的选项。做完整份调查问卷大约需要15-20分钟。
填写完调查问卷后,专科医生会根据你选择的答案,再进行更详细询问和核对;结束后,体检保健中心工作人员,会把你的调查问卷录入体质辨识系统发到专业的辨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专业测评;测评结果出来,工作人员再结合你的理化检测筛查疾病,从而评估你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会患哪些病的风险,或者已经患上了哪些病;然后为你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整建议,建议非常细致,可以详细到适合吃哪些食物、做哪些运动,以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医生还会开些中药、膏方。做这样一套全面的体质辨识测试,费用为120元。
作息不规律易阳虚
过度疲劳易气虚
九大体质,怎么判断?杨瑞文主任根据每种体质的特点,列了一张比较简单的自检方法,大家可参考一下。
【阳虚质】
原因:排除遗传、疾病、早产等先天因素,作息不规律、贪凉饮冷、滥用药物是主要的后天因素。
常见特征:面色晄白、口唇色淡、毛发易落、畏寒、手足不温、精神不振、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关节炎、咳嗽、哮喘、腹泻、痛经等。
调整方案:适合食物有谷物类,如黄豆、粳米、糯米;肉食类:羊肉、猪肚、带鱼、鸡肉、黄鳝、虾;蔬菜类:山药、土豆、刀豆、蘑菇;水果类如龙眼肉、荔枝、板栗。生活起居:居住环境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是不能睡在穿风的过道上及露天空旷之处。平时注意足下、背部、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以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以免感受寒湿之邪而损伤阳气。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及时消除情绪中的消极因素。平时可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来调动情绪。
【气虚质】
原因:遗传、过劳、过逸。
常见特征:容易疲乏、气短,易患感冒,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发病倾向:易感冒、内脏易下垂,发病后康复缓慢。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西洋参、牛肉、土豆、山药、刀鱼等;注意: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偏性较大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冷冻饮料以及辣椒、生葱、生姜、生蒜、酒等;过于滋腻的饮食易阻碍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应少吃,如糖果、蜜饯、油炸食品等;少食破气、耗气食物,如萝卜、金橘、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芫荽等;选用补气药膳时,应注意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忌峻补和滥补,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
【特禀质】
原因:遗传、过敏。
常见特征: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淤点、淤斑,寒凉体质,皮肤常一抓就红。
发病倾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哮喘等。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人参、核桃、丝瓜、薏苡仁、乌梅、马齿苋等。饮食宜清淡、均衡,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如鹅肉、鱼、虾、蟹、辣椒、浓茶、咖啡、酒等,以免引动伏痰宿疾。
【气郁质】
代表人物:林黛玉。
原因:遗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
常见症状: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肋胁部或乳房胀痛、无缘无故叹气、面貌忧郁。
发病倾向:抑郁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等。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蘑菇、橙子、柠檬、百合、黄花菜、山楂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李子、酸枣等;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可少量饮用红酒,以活血解郁;重视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严重影响肝胆疏泄条达,加重气郁体质。
【阴虚质】
原因:遗传、嗜好烟酒,长期进食煎炸烧烤类食物,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
常见症状:感到手脚心发热、眼睛干涩、口干咽燥,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总想喝水,皮肤干燥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结。
发病倾向: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甲亢等。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沙参、银耳、百合、梨、龟肉、鸭肉等。少吃辛辣温热、煎炸爆炒之品,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烟酒、狗肉、鹿肉、羊肉、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易加重阴虚内热。
【湿热质】
原因:遗传,喜欢吃高脂高糖、油腻的东西,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
常见症状: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容易长青春痘或疮疖,时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大便往往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性格急躁,舌质偏红,苔黄腻。
发病倾向:痤疮、复发性口疮、湿疹。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绿豆、薏苡仁、冬瓜、茯苓、红小豆、莲藕、莲子等。少吃肥甘厚腻的食品,如糖果、高脂肪肉类、奶酪、油炸食品等;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温热性的水果要少吃,如荔枝、芒果、橘子、樱桃等。
【痰湿质】
原因:肥胖,不太运动,喜欢吃甜、肥、粘、腻的食物,如黄油、巧克力等。
常见症状:大腹便便,时常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嘴巴有黏黏的感觉,舌苔厚腻,额部油脂分泌多,上眼睑比别人肿。
发病倾向: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薏米仁、海蜇、冬瓜、柠檬、茯苓、山药等。甜腻和苦寒的食物、油炸食品、银耳、高糖饮料、冷饮、西瓜、螃蟹等,过食易伤脾胃,建议减少食用量。
【淤血质】
原因:遗传、跌打损伤、忧郁、久病。
常见症状:容易出现暗斑、口唇颜色偏暗、舌质暗,有淤斑,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乌青或青紫淤斑(皮下出血),面色晦暗。
发病倾向:痛经、冠心病、脑卒中。
调整方案:适宜食物有黑木耳、螃蟹、香菇、玫瑰花、山楂等。注意烹饪时少放盐,多放醋,醋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消食开胃,散淤血,止血,解毒;不宜多食寒凉、温燥、油腻的食物,如冰冻饮料、辛辣、油炸或肥腻食物;对非饮酒禁忌者,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促进血液循行。
【平和质】
特征:形态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精力充沛,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适应能力强。这是最健康的体质,重在维护,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吃些茯苓、莲子、沙参、大枣等食物,同时,还要坚持传统膳食杂食平衡观,摄入食物应多样化,不可偏嗜;应注意尽量选择平性或者稍具温、凉之性食品,不宜多食大热或者大寒的食物,以保持机体阴阳平衡。
杨瑞文主任说,九大体质是一个大致分类,但生活中很多人的体质是多种类型交叉的,如气虚质兼有阳虚质,痰湿质兼有气郁质,阳虚质兼有湿热质等,不能一概而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