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候鸟老人最集中的三亚湾海滩上,时时会看到坐着轮椅拄着拐棍,或在家人搀扶下一步一挪颤颤巍巍的老人,一问,大部分来自东北。
“我们那疙瘩吧,得脑梗(脑血栓)的特多,为啥吧,天儿冷,吃得太油太咸,我大舅子哥就是脑梗,现在还坐轮椅呢……你瞅我们东北二人转里边,学脑血栓后遗症的是不是特多?赵本山小品那吴老二……”赵大伯还歪眉斜眼拐手拐脚地给我模仿了一下“吴老二”。
大伯姓赵,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和老伴都是退休工人,工资加一块两千多点儿。老两口是第二年来三亚过冬,在解放路附近小巷里租间农民房,十几平方米,两张小床,带个小厨房和卫生间,走到海边二十分钟,一个月房租1400块钱。
“三亚这疙瘩吧,任谁来都能来,特有钱的人买房,稍微有点钱的住老人公寓,像我们这样没钱啥的租农民房,也能享受,这三亚,别的没啥,就是太阳晒,天气好,万物生长靠太阳……”
在三亚呆过一周之后,我觉得赵大伯总结得很对,以前我总以为来三亚过冬是件奢侈的事,但越了解越觉得,这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就像赵大伯说的,“谁都能来,有钱没钱,都能享受。”
这里有单价七八万一平米的楼盘,有两三亿一套的别墅,有豪华游艇,有一晚几千上万的豪华酒店。
这里也有一万两万一平米的精致小区,有一两百元一晚的青年旅舍,有数不清的家庭旅馆,有一个月一千四五百一位管吃管住的老人公寓。
这里还有更多一晚三四十的小旅店,一月八九百的农民房,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三亚的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里。
三亚海边,是过冬老人们最常去的集散地。“候鸟”们从天南海北飞来三亚觅巢栖居,然后每天来海边聚集。
不论贫富,不分南北,一样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一样地享受沙滩海风阳光空气。
海滩一天中有三个时段人数最多:清晨、黄昏和夜晚。
清晨六七点,海边椰林就开始热闹,这是老人们的晨练时间。武术八卦太极,音乐美术体育,快三快四迪斯科交谊舞,笛子二胡萨克斯手风琴,有持巨笔写大字的,有穿灯笼裤耍刀舞剑的,有腰杆笔直练模特步的,有一动不动对着大树或者大海吐纳换气的……
晨练一般持续到将近9点,人渐渐少了下去——很多人要回去买菜做饭。留下的人,打牌下棋,钓鱼游泳,放风筝,玩轮滑……正午时海边阳光强烈,人数最少,带了午饭的老人,就在椰树下铺块垫子,吃饱喝足倒身就睡。也有人带了吊床,挂在椰树上摇来晃去。
黄昏,吃过晚饭的老人们再次向海边聚集。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海风习习。没有吹拉弹唱,没有欢声笑语,人们或坐或走,看着晚霞落日,悠闲地散步聊天。这是海滩上一天中最温柔静谧的时刻。
夜晚的三亚湾海边红火热闹,老人们的“夜生活”开始了。除了吹拉弹唱,主要还是广场舞——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广场舞大集锦,东北秧歌新疆舞,伦巴恰恰拉丁舞,爱情买卖套马汉子坐上火车去拉萨……或原地进退,举手投足,或排成一条长龙,跟着队伍一边舞蹈一边行进。
冬天的三亚海滩,每天都是一场规模盛大的“中国老人娱乐健身休闲博览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