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作文
(2011-11-10 15:19:02)
标签:
杂谈 |
时间:2011年8月13日下午
地点:市图书馆二楼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怎样写好作文。
这个讲题很有意思,要是断句,可以断成怎样/写好/作文,也可以断成怎样/写/好作文,但读的时候味道是有区别的,那我们还是以好作文作为一个目标。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好作文,我是这么认为的,好作文指具有一定规范,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水准,见证作者对事物的新发现和对事理的新见解,以精炼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述,具有一定主题倾向的文本。而好作文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具有原创性。
现在我们来把作文分一下类。第一类是叙事类,包含记叙文、散文、小说、戏剧、文艺性说明文、游记、新闻特写等等,这些都是要叙述事件的,有人物、有事件。第二类是言说类,就是指议论文、论文、文学评论、演讲稿、读后感等等。第三类是抒情类,诗词歌赋,由于在中考和高考中不提倡写诗歌,所以今天第三类我忽略不讲。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给大家讲。
叙事类作文的特征是有画面、讲情感。比如我今天要去写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我脑海里展现的是一幅画面,而且是一组动态的画面,你找准这个规律以后,相对就比较好写。而当你写作的时候,可以把你的爱、憎,你的快乐或者愤怒切入进去。如果不切入,你会发现,这个作文就没有情感了。第二类言说类,体现作者的思想与认识。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小学生基本上是写记叙文的,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慢慢转向议论文,因为思想和认识不是一天之内可以形成的。只有长大以后,对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才能形成一种思想。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时不受着感情的困扰与浸润。中学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多写议论文,写记叙文不能拿高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是因为,到了中学,我们没有根据中学生的标准去训练记叙文。所以学生还是写那些画面感很强的文章,是比较有利的。
有人会问,因为我是作家,是诗人,写过很多东西,那我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我的第一个观点是,面对写作谁都是很痛苦的,写作的快感,来自于对难度的超越。现在有一种论调说“快乐作文”,实际上是误人子弟的,是不成立的,它只能运用于局部。因为人的情感微妙而复杂,既然喜乐可以表达,那么为什么人的痛苦和愤怒不能表达呢?当大家都以同一种论调和面目出现在阅卷老师面前时,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也就拿不到高分了。其实我们可以开拓视角,写一些不一样的感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纵观一些流传下来的文学名著,很多写的都是一种悲伤的情感,但传承得却很久远。类似的四大名著、中外名著,举不胜举。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它,去拔除这个痛苦,之后我们会感到欣慰。
说到写作,那就要说到阅读,这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好作文是有规范的,只要是有规范的,有法可依的,都是可以教的,所以作文当然也是可以教的,这是观点二。没有人是天生会写作文的,那些没有老师教,却可以写出好文章的人,在书籍面前必定是十分谦逊的。其实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在读书的时候会吸收很多的写作技巧。对于学生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描写,所以我建议小学、初中的学生们多写记叙文。我看过一些中学生的文章,很少有描写的东西,真的觉得非常可惜。不提高描写水平,议论水平又上不去,写作最后都荒废掉了。精妙的描写,独特的感情,精辟的观点,才能使文章具有原创性。而这些在阅卷老师看来,就是你得高分的资本。议论文注重独特的观点,而我们的学生每天待在学校里,认识水平有限,社会生活很少,听到的议论也很少,又从何而来独到而精辟的观点?托尔斯泰对描写有这样的认识:在任何艺术作品中,作者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以及在作品中反映作者生活态度的种种描写,对于读者来说,是至为重要、极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不在于构思的统一,不在于对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等等,而在于作者本人的明确的生活态度。他的观点里面,最核心的指向就是描写。
写作文,一种是为了心理需求,这种写作层次比较高。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写作是为了抓分,他们没有写作习惯,没有写作感情。那些语言灵动,情节生动,画面唯美,情感丰沛,感人肺腑的文章远比说教意味很浓的文章受欢迎。一篇文章只有获得读者青睐,才能产生价值。
任何写作的内容都是过去时态的。如果把回忆的内容写得很回忆的样子,又没有强烈的故事来支撑,必然失去读者。所以我们必须把过去的事情,写成像正在发生的一样,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作文产生应有的价值。一定不要把过去的事情写得久远,写得陈旧,要有现场感。所以只要记得
由此那些个性化的真情文章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而学生写亲情、乡情之类的文章就容易写好。原因是他们有生活体验,因为写作能力不强,所以不要好高骛远,可以从亲人开始写起,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多了,有了经验和感觉可以慢慢扩大写作的范围。以上是观点三。
观点四,把作文写不好归结于选材陈旧是谬论。题材是中性的,是事实,作文的题材来自于生活素材,没有新旧之分,有新旧之分的是我们在处理同一问题的方法手段。当作文出了问题的时候,其实不是题材出了问题,是驾驭题材的能力出了问题,手段和方法不行。那么我们说说人物写作的注意事项,第一,不要在开头堆砌人物的外貌描写,而是应该用事件来带出人物,让强烈的现场感来激活人物,让人物在动态中出场。第二,尽量避免一些有过去时间特征的词语。不要交代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不要使用一些定性语言。第三,刻画人物一定要将人物的动作刻画精准,因为动作反映了人物当时的情态,所以平时要多揣摩,品味这类词语的使用。如果内容就写一个事件,那么情节推进遵循这个口诀:精彩在前,顺承交代,转接开头,高潮迭起,过渡收尾,呼应主题。如果内容涉及多个事件,则分头推进或者交织推进,但在单个的事件上结构处理还是一样的。
接下去我们讲想象类,但很多 家长老师的训练也是走进了误区。想象力只有与现实生活发生紧密联系,才能爆发出震动效果。而当下很多的想象作文,其实是胡思乱想。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不能违背生活规律。特别是作文,要让人感觉真实,像在生活中发生一样。一开始写这类文章最好把自我带入进去或者模拟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这类文章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和一般事件的展开是差不多的,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有一个具体的场景,不过一定要是动态的,就与写人物、事件是一样的。所以有一个公式,想象=真+我+日常生活+合理+具体的场景+动态。
再看景物类的写作,这类写作除了写作的景物,一般没有情节,因此在写作思路上具有特殊性。在学生作文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结构杂乱无章、苍白无力、缺乏美感、阅读效果很差,特别是那些学生写的游记和记叙性的文章问题最为突出。这里也有一个口诀:景物特征点块片,展开内容靠画面,淡彩浓墨相结合,空间顺序很要紧,上下左右需打量,动态静态两相宜,景色铺陈不足奇,人物画面最温馨,细部描写能传神,通感比喻和拟人,穿插作者好心情。
还有一种文体叫议论文。写这类文章必须具备很好的社会经历,丰沛的感情,深刻的思考才可以。文章写出来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论点要通过论据很好地论证出来,那么就是好的议论文。
再说阅读。阅读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座的家长朋友们一定深有感触,那么我来简单谈一谈学生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第一,阅读的作品,是否对应现实生活,这个很重要,这是一个参照标准。
第二,所读作品的描写非常重要,是否对应读者的体验。比如一个小女孩,她今天去南湖逛了一圈,看到南湖的景色很美,想写篇南湖的文章,就是写不出来,正好有一个作者也写了一篇类似湖的文章,看到水花、游鱼、树影、斑驳的浪花、游船啊,正好跟她看到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小孩困惑写不出来时,结果这篇文章出来了,她会慢慢地学,慢慢找到自信。
第三,所读作品的背景,交代的内容与现实环境的差异。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名著,必须有许多背景交代内容、环境的,他写的环境与小孩成长的环境差异太大,对写作的收效就小。
第四,所读作品,所写的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判断一篇作品好不好,感染力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一篇文章读了能让读者揪心、难过,当然指命运不好的那种文章,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有感染力。如果写的是优雅的那种,能让读者坐在那里陶醉半天,琢磨半天,品味半天,说明很有感染力。
第五,所读作品中的想象能不能让我在亲身经历中找到寄托。比如一部名著他写了一个人物的成长,他能不能与我的成长有关联,他写的这个人物的命运,他的早期童年的时代,与我现在这个童年亲身经历,有相似相近之处,甚至我想要的成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写出来是什么样的,那么这种寄托找到了,很快就接轨了。
怎么去阅读很重要,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一去面对每个人说,这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可以去做一个参考。
最后我想用我自己的一篇短文章里面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讲座。用双手写作的春天,我们都期待自己有一支生花的妙笔,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确实有生花的妙笔。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我们首先肯定自己是写作低手,现在都还处在一个低级的水平。但是你有时会发现今天我写一段话,突然间这段话我感到很惊讶,写得非常好,超出了我自己的水平,那你为什么会写出超出你平常水平的语言来呢?当时你肯定处在一个极端的情感状态上。你比如说我今天要倾诉一个东西,宣泄一种情感,肯定很愤怒,写作的语言很有力量感。这就是情到深处,就会有生花妙笔。我们能不能在平时的写作中注意这种积累,如果你把这种情感叠加放大,你把一个小气球吹成一个大气球,从头到尾出现这种状态,那不就写好了吗?
所以一个既成的事实是,你打开手中的书就打开了一个春天,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它。今天我讲了好几个方面,其中还有一个核心的东西是关于描写,关于阅读,关于积累,当然还有一些写作的方法。未尽之处,希望以后多多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