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是我得癌症?--------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
(2011-07-25 16:50:39)
标签:
杂谈 |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
一、饮食习惯
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然而,我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非常一般。
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那么长那么长的时间,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在远古对它们进行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暴饮暴食。
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在复旦读书时,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五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不管你再怎么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
嗜荤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
在我得了病之后,光头一个星期不到,考研突击一样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健康食疗书,比方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治愈癌症救命疗法》等等,引经据典,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
二、睡眠习惯
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过劳死,而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人分析总结出来的。当事人得了这种病,苟活世间的时间很短,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行长文告诫世间男女,过劳死的更不可能跳起来说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为一个复旦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做我能做的事,让周围活着的人更好地活下去,否则,刚读了个博士学位就有癌症晚期,翘了还不是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这样无异于鸿毛。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生了癌症,开始自学中医,看《黄帝内经》之类。就此引用一段话:
下午5~7点酉时
晚上7~9点戌时
9~11点亥时
11~1点子时
凌晨1~3点丑时
3~5点寅时
5~7点卯时
“当令”是当值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个时间,是这些器官起了主要的作用。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休息,可以防止身体分配人体的气血给无用的劳动,那么所有的气血就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当令”器官工作了。
三、突击作业
我是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自控力不强的人。即便在开学伊始,我就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好好读书,否则可能哪门哪门考试就挂了,但我仍然不能把自己钉死在书桌前。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的时候,差不多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
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为的是求一个连聪明人都要日日努力,才能期盼到的好结果好成绩。所以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最高纪录一天看二十一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
这还不算,我会时不时找点事给自己,人家考个期货资格,我想考,人家考个CFA,我想考,人家考个律考,我想考……
得病后,光头和我反思之前的种种错误,认为我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而惯常得如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这是伤害我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他的比喻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
四、环境问题
打下这几个字,犹如土豆背过的那句诗: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真正体会到空气污染是2007年从挪威回国,在北京下飞机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眼睛很酸,喉咙发堵。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不敏感,但若是跑去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住上若干年,便深有体会。同期回国的有若干好友,我们在电话里七嘴八舌交流我们似乎真的不适应中国国情了:喉咙干、空气呛、超市吵、街上横冲直撞到处是车。这不是矫情,这是事实。这也不是牢骚,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光头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液方面的病。
也许,这只是牢骚。除非国民觉醒,否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这个环境、这个国情。
网络上查一下,就会有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数据说癌症总的发病率在180/100000左右,也就是每10万人中有180个癌症病人。其中,“上海癌症发病率1980年比1963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
也许我看这段文字和大家不同,因为我更加知道每个代表病人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生命和撕心裂肺不再完整的家。
我并不是说,大上海的污染让我得了癌症,而是自我感觉,这可能是我诸多癌症成因的一个因素:我不该毫无过渡时间地从一个无菌实验室出来,就玩命地赶论文,在一个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的大环境里……
(有删节)
她的坚强和柔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