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90%?

(2015-08-14 08:34:25)
标签:

杂谈

“百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之十二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90%?

2015-08-13 徐毓才 县域卫生

在8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医改办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黄祖瑚公布了一组“惊艳”的医改成绩单。其中“全省86%的新农合住院病人在县域内诊疗,最高达97%,基本实现国家提出的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的目标”吸引了更多媒体的眼球。

为什么这个“基本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会如此引人注目呢?

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就是“强基层”。只有基层强了,也就是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县、乡镇、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基本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了,才能够谈得上“就近”。于是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把“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作为主要目标并要求2017年前完成。

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各地在新医改中就提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也就是域内群众90%以上的疾病如果都能够在县域内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与贵的问题也就基本上可以大大缓解。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个90%的数字而不去从内涵方面做实相关工作,恐怕意义也不大。

一是90%必须建立在合理住院率的基础上。一般,我们在统计“县域内就诊率”时主要是指“县域内住院率”,并不是指门诊就诊患者。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住院率”,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住院总人数与全体居民总数的比值,一个是“县域内住院率”,指的是一定时间段内县域内住院人次数占全县总的住院人次数的百分比,或以新农合报解数据,或以城镇居民,或以干部职工来计算。而决定这一数据距离90%的远近,自然就与住院率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住院率越高,就可能有把不该住院的即没有达到住院标准的患者“被住院”了,特别是在县、乡镇,实际上就是人为加大“分子”,也就提高了分数值。所以,必须把住院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年住院率应该在10%-12%。

二是提高县域内住院率最根本的是实实在在“强基层”。对于县级公立医院,主要任务是把转外的患者吸引回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提高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打造名科、名医,着力优势专科,不要与乡镇卫生院抢病人,不能自甘沦落成为“最大的乡镇卫生院”;其次是扬长补短,找出本医院的“短板”,如哪些疾病治不了,努力弥补;再次提高规范化服务能力,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让老百姓相信医院有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对于民营医院,要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在“蓝海”里探寻医院的位置,找准位子,做强专科,如精神病、康复、医养结合、糖尿病等。对于乡镇卫生院,要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着眼于常见病、多发病,侧重于“健康管理”,中心卫生院必须达到一定水准,做名副其实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而这一切,最最根本的是“人”。因此说“实实在在强基层”,实际上就是让优秀人才引得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老话就是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否则,要么基层治不了“真病”,收住院的都是应患者要求,住进医院“休养”的,倒是完成了“县域内住院率”90%,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不但浪费了医疗保险基金,而且糟蹋了医生的手艺。

 

(本文作者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

百问待续(此稿系《中国县域卫生》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