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蓄水成湖调研报告的发言

(2015-07-23 08:15:16)
标签:

杂谈

在县政协八届16次常委会议上就蓄水成湖调研报告的发言

(2015.7.22)

县政协委员  徐毓才

县城两河(县河、西河)蓄水成湖是山阳人多年的梦想。去年10月9日我参加了政协组织的座谈会,今年6月11日,我参加了政协组织的现场调研及座谈会。刚才又听了政协经济委的调研报告,我非常赞同,深感县城两河蓄水成湖很必要、很紧迫、也可行。

县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商州区接壤。因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相对较少,亦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2013年,G70福银高速纵贯山阳南北。北与沪陕高速相交直达西安,南接湖北十堰市直达武汉使陕西又多了一条通往东南沿海的经济大通道。另外横穿山阳东西,连接陕南三市与沪陕、银武、包茂、京昆四条高速公路实现横向连接的丹宁高速(商洛市丹凤县途径商洛市镇安县、山阳县安康市宁陕县)已在建设当中。

便捷的高速公路使历史上交通闭塞的山阳县不再闭塞,成为四通八达的重要节点,已经成为西安、武汉大都市人的休闲好去处,一时间,一直被埋没在深山里的天然美景妖娆亮相,天竺山、漫川古镇、月亮洞、天蓬山寨一个个展露姿容。

然而,曾经流水哗哗的县河干涸了,随着城区工业的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也时不时破坏着美丽的环境,给市民和来客十分不舒服的印象。如果能够实施拦河聚水成湖,无疑将极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该不该?即实施这一工程的必要性,也就是好处有哪些?我以为起码有大好处。一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在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与水域的接近”程度被列为重要指标之一而我们这里不缺山,缺的就是眼睛可以看得到的水。

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水其实就是城市品位的名片。

可以调节气候。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于被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有益于人体健康。所谓大气湿度就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在一定气温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小,水汽蒸发也就越快;反之,相对湿度越大,水汽蒸发也就越慢。实际生活中,冬春季人们会感到空气干燥,夏季天气闷热,都是由于大气中湿度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研究表明,温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反之,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病症。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气温的高低,还要注意空气的湿度。对于我们山阳县,县城南北都有山,因此不缺山。尽管地理位置上是三水(西河、县河、卜吉河或甘沟河)绕城,但常常是夏季发洪水、三季变干河。西河的小溪夜以继日的流了,县河已经不复有30多年前景象。如果能够把“地下暗流”变“地表明流”,把“小溪流”变成“湖库”是不是可以呈现另一番“山水园林城市景象”,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利于人群健康,提升城市品位?我看是完全必要的。 

能不能?即可行性问题。对于这方面,我是外行,仅凭直觉,提醒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水源问题;二是防渗问题。如果水有了湖成了,但把居民的地下室变得潮湿不堪,也要不得;三是污染问题,特别是城市废水、垃圾处理要跟上;四是减力问题。我县县河落差大,之前曾经发生过因为简历问题没有解决好,致使洪水期间溃堤溃坝问题;五是排沙问题。拦河聚水成湖后,怎么解决排沙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我们这里河水含沙量大,特别是夏季发洪水,泥沙量暴增,几河水就可能埋没堤坝,抹平“湖面”,解决不好,会不会失去“成湖”的意义,需要慎重调研,专家论证。 

怎么做?一是建议政府尽快启动这一工程的前期专家充分论证,以两河蓄水成湖为核心,制定两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性规划,特别是两河11沟,也为创国卫打基础;二是建议分步实施,可以先在西河试点,在尽可能弄清县河流域有关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再做县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