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级医院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2015-07-08 09:28:08)
标签:

杂谈

“毓才谈管理”之五:县级医院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徐毓才 

前不久,“东方之星”号豪华游轮在长江水域湖北监利段突然沉没。湖北省监利县医院与监利人民一起实现“全城救援”,书写了一篇灾难医疗救援的成功范例。但其中也有对医院救治能力不足、过度依赖外援、救治不得力等方面的质疑。那么,作为县级医院,面对可能出现大量群体性人身伤害类的突发事件,如何做好应对工作,本文将结合媒体对监利县医院灾难医疗救援的成败得失予以探讨,以期对县级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第一反应要“快”

时间就是生命。各种灾害事故的救援黄金时间不同,如国际救援规定的黄金72小时,主要适宜于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对于沉船事件等水上救援不同于陆上救援,更应该考虑时效性,有人说是黄金46小时,而对于心跳呼吸停止更短,只有610分钟。因此灾难事故发生后,医疗救援的第一反应必须“快”。

这里的“快”,突出表现在:接到救急电话或信息的第一时间,要对灾情做出初步准确判断,在准备启动应急反应程序的同时,按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向上级报告;迅速通知救援力量,包括人员、车辆、通讯器材、车载救护设施,赶赴事发地点。美国急救专家沃格特(Vogt)说过:“对一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能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到急救治疗。” 这次沉船事件发生后,监利县人民医院听到消息后,迅速出动几台救护车,当夜冒着倾盆大雨冲向事发江边,施救落水受伤人员。 

救援质量要“高”

“急救”这两个字分开来讲,一是“急”,强调时间的紧迫;二是“救”,强调有效的措施,高质量的救援。因此,急救医学事实上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措施来抢救病人的生命。如何做到高质量?

战争中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要想战时少流血,就得平时多流汗。灾难医疗救援也一样。要取得高质量的救援效果,必须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一是要有预案并定期演练,医疗机构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把学习《预案》当做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内容。

二是苦练现代灾害医疗救援五项基本技术。包括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救治、检伤分类、医疗后送等。其中创伤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紧急救治包括昏迷伤员救治、气胸伤员救治、眼球破裂伤、脑膨出、肠脱出伤员急救、离断肢保护、脊柱损伤伤员的急救、较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急救、创伤性休克救治、创伤性感染防治等。检伤分类是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优先治疗程序的过程。这是提高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效率的根本。医疗后送(medical evacuation)是将伤员运送至安全地带进一步救治的方法与过程。

三要严格掌握灾害救援的项基本原则,即一是镇静原则,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二是求助原则,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而无人照管。三是救人第一原则,即根据伤情分类抢救,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四是原地抢救原则,即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快速将其头部置于后仰位并托起下颌,使其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五是送医原则,即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火速将伤病员转运到附近医疗单位进行急救。六是服从领导统一指挥原则,不可我行我素、各自为政。 

信息发布要“准确而客观”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社会关注度高,作为向社会传递信息的媒体也自然会迅速跟进报道,这是媒体的职责,否则,就是媒体失职。因此,作为医疗救治一方,医疗机构自然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所以,医疗机构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

医疗医学机构与媒体打交道这里,特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三点:首先,要一是要建立统一快捷高效的信息收集渠道,第一时间把准确信息汇集起来,这些信息包括伤员的姓名、年龄、住址、伤情等基本情况,特别是有没有生命危险;。其次,二是要有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在信息发布的时候,要把关注点放在伤员的伤情方面,切忌长篇大论领导如何重视,医院如何如何做等方面,对于救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如实告知社会,如技术支持、心理支持、志愿者服务等;。同时,三是特别要注意伤情判断要尽量准确,信息发布要客观,对于尚未脱离生命危险的也必须如实讲清楚,不可以出现没有预想到的“意外”死亡等。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最后被救人员的数量与先前公布的少了2人,就让社会和媒体救援方提供的信息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社会动员非常关键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机构要学会运用社会动员,要充分依靠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力,不要总是自己瞎忙。这次监利县对于“东方之星”的救援就做得很的非常好,值得学习。

一是他们实现了“全城救援”。包括沿江村民积极参与搜救、的士和私家车的黄丝带行动、酒店饭店提供免费饭菜 高考学生退房、企业清理办公用房改装临时客房、居民腾出私房接待乘客家属、全县干部结对子联系乘客家属等。

二是争取到了北京等地大牌专家的支援,给监利当地的医疗救援注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确保了救治的高水平和安全性,也为必要时外转提供了方便。 

质疑敲响了警钟

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医疗救援中,监利县医院做的并不尽善尽美。其中不乏有对医院救治能力等方面的质疑。这里,笔者不想就实际情况做过多猜疑,只觉得,作为县级医院更应该就如何从得失之中多多反思,以便今后做好自身地方工作给出一些建议。

一是要认真分析“地方性”多发自然灾害的的种类,制定出相应的具体预案。如一些江湖河海较多的地方,要制定溺水、沉船来的医疗救援预案,山区、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地区要制定应对地质灾害的医疗救援预案。预案要细、要实,有操作性,并且要定时维护,要年检。

二要切实提高医疗救治能力。诚然县级医院不可能达到三级医院的水平,也难以像华西医院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应对能力,但一定要努力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水准,起码做到及时有效,给“外援”以机会。因此,县级医院一定要加强日常应急能力的训练。

三是要做好反思与评估,做到持续改进。一个人,聪明与愚钝的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善于在事中思考事后反思,做得好的地方保持发扬,做的不好的地方立即改进提高,而愚钝的人就做不到这一点。这一次“东方之星”游轮沉没,令人难过的是大部分游客已经失去了抢救机会,幸存者不多,因此监利县医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考验,但仍然有被质疑的地方。如果有更多的游客有医疗救治需要,估计监利县医院的“力不从心”可能会暴露得更充分。因此,不管这一次做得如何,是好还是不好,都需要反思。因为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事过之后,监利县医院应该不能让这一笔财富白白流失,否则就难以成长,不管对于医院里每一位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

 (该文刊发于《中国县域卫生》2015年6月刊,作者系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