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力:“做实”才有效
(2015-04-10 07:05:43)提能力:“做实”才有效
发表日期:2014-11-18 15:22:17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再次被聚焦。8月26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抛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从今年开始,通过3年多的时间,重点帮助500家县级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渐行渐深,其重点也是提高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目前在很多地区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此次新政的出台再次掀起波澜,不少人表示,新政究竟是县级医院一次难得的机遇还是一次不痛不痒的“走过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吹响强能力号角
据《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有县级医院1.16万个,占医院总数的47%;服务覆盖人口9亿多,占全国居民总数的70%以上,但其承担的医疗服务与其功能定位仍不匹配。2013年,县域患者外转率超过20%,距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的目标仍有差距。
为破解上述困局,方案提出从6个重点内容入手提升能力:即从临床的薄弱专科、核心专科、支撑专科、优势专科等方面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适宜设备,使县级医院病种覆盖面更广;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明确对口支援目标,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完善医院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平安医院建设等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根据方案,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14-2017年,国家卫计委将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中,遴选具备一定基础和较高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的500家县级医院开展提升能力建设。2018-2020年,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同日,国家卫计委还发布了第一阶段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估工具,希望发挥500家县级医院的积极作用,全面带动和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医疗服务能力包含医院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医疗诊治能力与医疗技术水平等主要要素。就在上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性医院)》征求意见稿,对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置、运行绩效、疾病/手术覆盖、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医技科室服务能力等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10天,住院患者死亡率≤4.0‰,住院手术死亡率≤0.28‰。
剑指“有序就医”
“目前,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序就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就新政进行解读表示,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尤其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县医院人才匮乏、技术服务能力有限,群众涌向省市级乃至北京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口罗雀。
庄一强介绍,此次新政给打破这种“冰火两重天”局面,构建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有序就医,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也展示出政府深化县域医疗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因此,其发布的必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县级医院行政为王,管理能力过于薄弱一直广为诟病。在此次“方案”中,“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被作为第一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庄一强认为此项要求目的是要“管理出效益”。有不少县级医院院长对此表示认同,“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县级医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十分迫切。”
“当然,医疗技术的提升是核心。”庄一强指出,“第二项重点”意在通过强专科、应用适宜技术,提高县医院技术水平,把中等程度的疑难病症留在县级医院。对于专科建设,他认为,ICU和病理科的建设最关键。
对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他同样寄予厚望。以IT科技创新为契机,可以加强纵向协调发展,突破地域跨界,“大约有20%的疑难杂症患者,可以在县级医院通过与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来解决”。
方案再提加强对口支援,庄一强建议接下来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估、评价机制,避免“流于形式”。而在要求医院提高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他也希望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也能由此得到改善,让医患双方受益。
庄一强期待,通过落实方案提出的6项重点工作内容,最终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县级医院能够自身解决60%?70%的疾病,20%左右的疾病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剩余10%的疑难患者转诊至大医院解决。”
重在执行
相比于庄一强,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则表达了对于新政的忧虑,他告诉本刊记者,此次新政出台是县级医院发展的又一次不大不小的机会,但“手段老套没有新意”。
“主要从医院角度看,如果医院实实在在地去做,就是大机遇,如果和某些医院等级评审一样走走过场,则意义不大。”徐毓才说。他认为,政府频频下发政策,但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当地政府以及县级医院认真执行;如果各地政府及县级医院敷衍了事,为了通过验收而改革,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执行’,才是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
记者联系多位县级医院管理者,他们纷纷表示,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迫在眉睫,政府在当前出台新政,对于他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但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待时间来检验,“希望试点县级医院能给大家做个好榜样。”
隆尧县医院院长李志忠认为县级医院能否将方案执行到位,关键在于政府,“只有当地政府关注这个事情、敢投入,医院才能发展好。”
“排第一位的是人才。”陕西省黄陵县医院院长乔万海则强调人才是医院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因为县级医院最大的薄弱点就是没有‘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条件不发达地区,县级医院人才匮乏之状更是严重。”
庄一强也特别提出,缺少对县级医院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描述,是本次方案的一个“缺点”。在国家层面,需要建立向基层倾斜的绩效考核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王子鸣、高维荣、罗春燕)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