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别再折腾,应尽快与基药接轨
(2015-02-13 08:39:42)医保目录别再折腾,应尽快与基药接轨
——接受《医药观察家报》邝海燕“医保入围战”专题采访
文
按照惯例,医保目录约四年调整一次,而我国2009版医保目录至今已经实行了五年的时间,新一轮医保目录遴选也屡被提起。相对于基药目录,直接决定药品的临床使用大局的医保目录的调整,或许更能牵动医药行业的神经。那么,对企业而言,医保目录药品遴选的关键点在哪里,非医保品种如何才能进入医保目录?对政府而言,如何才能让更多好药进入医保,医保谈判机制是否为可行之道?
为此,本报精心推出“医保入围战”专题,诚挚邀请行业内高知名度、权威的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交流、采访。
1、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推进,4年一调整的医保目录调整也将拉开序幕。那么,新一轮的医保调整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您对医保目录修订有何期待?
答:新医改实施五年来,围绕“药品”折腾得够欢的,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事堪称一部大戏,其情节可以用“紧(加强管制)——乱——放”三个字概括。目前,药品价格已经放开,药品采购是否继续实行“集中招标”存在不同意见,但对于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已经放开了,可以部分使用了,曾经被严格禁止的“二次议价”也已经悄悄作废了。而这些政策变化也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在这种形势下,对医保目录进行调整,确实备受关注。从我国目前“药品目录”看,确实不少,有《基本药物目录》,有《医保药品目录》、《工伤保险目录》,不管是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监管,还是患者,都存在不方便,也不利于医疗保险的全国联网报销。而且这些目录都还有国家目录,省增补目录,其中是否存在权与利就不得而知。从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医保目录调整总体上应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扩容”,增加品种、规格,二是“整合”,与《基药目录》衔接。这也是笔者的期待。
2、目前,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的医保目录调整,都受到了游戏规则模糊的指责。对此,您有何看法?从当前的政策风向来看,在新一轮的医保目录调整中,哪类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3、此前有机构梳理出了部分企业有望进入新目录的独家品种,包括贵州百灵的可速停糖浆、天士力的注射用益气复脉、恒瑞的头孢噻利等。对于此份预测表,您如何看待?总体来看,预测趋好的中药数量远超化药,这是否也是新一轮医保目录的趋势指向?
4、从医保目录新药遴选机制来看,我国现行的医保目录制定和药品遴选的评审程序是怎样的,存在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实行这样的评审程序和方法的背景是什么?
5、有声音指出,在当前的评审程序下,非医保药品要想进入医保目录,主要会受到专家资源、是否进入地方医保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外部因素是药企不容忽视的?
6、从产品自身因素出发,政府部门在进行医保目录新药遴选时,又主要会关注哪几个方面呢?
7、相较之下,欧美等国的药物遴选会很大程度地参考基于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证据。对于我国来说,要想实行这样的机制,存在哪些障碍?
8、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渺茫的情况下,不少药企将希望寄托在了省级医保目录上。那么,省级医保目录与国家医保目录在新药遴选上有怎样的差异?药企省级医保战况如何,企业要突围又该怎么做?
9、各界一直在呼吁让更多新特药进入医保,而新特药谈判进医保在这两年也算渐入正轨。从目前试点来看,您认为医保谈判机制是否起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10、事实上,对于引入医保谈判机制,业界一直褒贬不一。那么,您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对于医保谈判机制的建设,哪些地方是关键着力点?
11、总体而言,在新一轮的医保目录调整即将拉开序幕的背景下,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遴选机制,您有着怎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