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才:求解“人才培养”难题
(2015-02-03 14:01:07)徐毓才:求解“人才培养”难题
文/本刊记者
“留人才在基层,不能靠强制。否则,也是人在心不在。用人者,应该走市场化道路,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吸引人才下基层。”这是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在今年四月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徐毓才拥有20多年医疗卫生基层工作经验,经历了乡镇卫生院、卫校、县医院、县卫生局等单位,对基层人才卫生下不去、留不住,深有感悟。
他发现现在基层虽然硬件上比以前进步,但服务能力却很弱,缺人才。而且在为医院招聘人才过程中,他发现“现在的医学生基本功比以前差很多,连上下呼吸道的构成这样简单的知识都不了解。”因此山阳县开始探索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破基层人才困局。
回顾2014年,徐毓才表示“订单式人才培养”还在继续,不过他也坦诚地告诉记者,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距离解决“人才荒”,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对于未来的医改,徐毓才有他自己的期待:少出政策多做实事;不要贪多,抓住一点抓出成绩就好;尽快改变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只要求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不允许“以药养医”,那医疗机构用什么来养医呢?徐毓才认为,目前看来,只有大幅度实实在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证可以达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如此,才有可能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完成奋力一跃,跨过医改深水区。
徐毓才告诉记者,2015年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是他的首要任务,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医改中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做一些实事,特别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中心打造等方面多下功夫。(该文刊载于《中国县域卫生》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