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毓才
徐毓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96
  • 关注人气: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识别王林式大师骗人的鬼把戏?

(2013-09-22 09:38:53)

常常看到一些人被虚假的医疗宣传所骗,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一些老病号,农村家庭困难者,老年人居多。看到大街上散发的医疗小广告,电视台连篇累牍的借所谓的专家的吹嘘,真想上前狠揍他们。也常常为普通老百姓感到委屈,如此地铺天盖地,如此地正规媒体,即使借我一百双慧眼也难把这真真假假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面对如此不堪的社会,怎样才能识别这些骗人的鬼把戏?怎样才能防止被骗?

提高识别能力

1.1 医疗广告只可出现8种信息。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仅限于以下8内容: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其中前6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相符。否则均属违法。

1.2 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发布医疗广告。所以当大家看到一些药店或者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游医发布传单或媒体广告,进行义诊赠药等医疗活动时千万不要相信。

1.3 医疗广告须经审批才能发布。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管理部门审查。根据广告限定内容及严格的审查程序,做医疗广告意义不是多大,一方面内容过死,对一个广告来讲,没有意义,二是手续太麻烦,因此现在在媒体上发布的医疗广告大部分都是非法的。从我在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分管此项工作来看,几乎没有人申报过,因此当地电视台发布的医疗广告均是非法的。

2忌贪图方便与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必须坚信这一流传很长久的真言。几乎所有被骗,都是人们在骨子里存有贪念。有的图方便。我曾接到一起网上医疗投诉,投诉者是一位乡下教师,说他妻子进城看病,被某某诊所骗了,花了不少钱最后没效果。有网友就回复:你还是教师呢,真糊涂,到了城里,那么多大医院,你不去,偏去一个小诊所,活该!我估计,这位教师也可能嫌大医院麻烦。有的图便宜。当今社会,受不良媒体误导,很多人总以为大医院看病贵,不敢进,怕进去了挨宰。有个笑话,说李连杰进了一趟医院,出来后变成了李莲英。其实,也不一定是这样,至少大医院正规,他可以给你一个相对安全的保障,不至于出格。

医学没有神话

3.1“包治百病”不可信。要防止被骗,一个简单的常识,就是相信“医学是科学”。科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会夸大其词,明明治不了的说成可以治。不会像骗人的广告那样,什么包治百病,什么技术一流,什么治愈率多少多少等等,一概是骗人的鬼话。《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二)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四)淫秽、迷信、荒诞的;

(五)贬低他人的;

(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七)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3.2  很多病医学本身没有好办法,禁止做医疗广告。早在2003年1月17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规定尖锐湿疣、梅毒、淋病、软下疳、牛皮癣、艾滋病、癌症、癫痫、乙型肝炎、白癜风、红斑狼疮等11种病,禁止发布医疗广告。为什么这11种病不允许发布医疗广告,原因就是这些病,从目前的医学科学认知水平看,还没有可靠的治疗办法,因此,只要发布这些疾病的医疗广告均属违法。

正规医疗机构一般不打广告,大专家一般不下乡

当前的医疗环境与七八年前大不一样了,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医保,老百姓的潜在医疗服务需求被激发了出来,几乎所有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满为患,不存在没有病人情况,也不需要去抢病人,因此,正规医疗机构再也不用做广告。而做广告的都是不咋地的。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假借某大城市某大医院专家来坐诊,谁看过那专家、那教授叫什么名,你在网上查查,这人有没有?如果真有,恐怕也不咋地。真正的名副其实大专家是不会下乡到基层的,他们哪顾得?因此,以此吸睛,谨防上当!

另外,《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还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因此,今后再看到这类广告,也须谨慎相信。总之,社会很流氓,你必须过留个心眼。(徐毓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