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药品交易新规让我们想到“黔之驴”

(2013-09-17 18:06:42)

没有看到原文,但从媒体报道看,广东药品交易新规在普遍质疑声中强势出炉了。因为工作关系,几年来,我一直关注医改,关注基药,对于医改中纷纷扰扰的千奇百怪的基药政策也说了不少废话,至此,懒得就哪里出了什么什么新政给予再关注,没有了热情。然而,广东这次药品交易新规还是刺激了我懒惰的神经。

为什么政府死活要抓紧“唯低价是取”?

毋容置疑,葛兰素史克案件、高州医院事件,漳州药品回扣窝案极大地刺激了政府,尤其是主管、分管药品招标的官员,一个声音无疑一直萦绕在这些人的耳边,药价虚高如同幽灵一样,药品回扣,主管招标人员难辞其咎。是故,必须把“杀价”的态度强硬到底。因此,在这种意念支配下,广东绝不轻易在这一点上做出妥协。然而有效吗?

“唯低价是取”已经证明是失败的

无疑,“唯低价是取”企图把虚高的药价压下来,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其核心问题是,政府本就不知道药品价格到底是多少。本次广东药品交易新规,将药品交易分为基药、非基药两部分。对非基药,同厂家同一品规取全国最低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标价的平均值,与广东省现行采购价两者之间取低值作为入市价,最后采取“报价最低品种中标”的规则。对基药,则采取“双信封”评审制度,其中经济技术标占10分,商务标占90分。可见整个药品交易新规中,价格因素占有主要地位。

如此以“价格管制”为手段的政策,实际上会给药品生产、流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人所共知,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是利益最大化,没有利益甚至亏本的生意肯定不会做。企业要可持续,要能够长期生存,除生产运营成本外,还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据说,国外一些企业单纯研发投入几乎占到企业利润的一半。因为持续的强大的研发实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而政府需要做的,是保护合理利益,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宣示自己的控制力。如果某一种药没有利润甚至亏本,企业自然不会生产,这就导致基层无药可用,患者安全难以保证,人民群众更加不满。说到底,“唯低价是取”是政府要形象要面子的体现,不符合市场规律。

 政府强势的背后反映的是无能与鲁莽

不知道什么原因,医改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药改,很多地方这几年来一直纠结在“药品”上。药品问题又纠结在药价上,为了这两个字,想了很多办法,然而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行内人一直看不明白,其实,药品价格虚高只是药品问题的一个方面。政府就死死抓住不放,感觉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实际上,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把药品价格搞实,要做实必须通过市场去解决。一些官员不断地反复地说,医疗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管制,其实,越是信息不对称的行业越需要高度的市场化。同时,看病贵也不全是药价虚高的问题。比如,病人本来只需要一瓶药就行,医生却给开了两瓶,那么即使药价再降,两瓶总该比一瓶花的多。因此,看病贵主导者还是医生。因为医生要生活,凭借自己的技术养不了自己,技术不值钱这才是根本。因此,看到广东药品招标新规让人想起梁山英雄。管制价格注定失败;老百姓看病贵问题药价虚高是重要元素,但不是关键因素;唯低价是取难以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利润必须足够合理,才可以保证研发,质量,流通可持续;企业的生存法则是利益最大化,政府的职责是通过政策调整使企业利益合理化,市场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如果企业不生产,必然出现廉价药退市,这不是政绩而是失职;杜绝药品回扣应该还权于市场,政府的职责是促进市场发育健全而不是加强管制而替代市场。政府管理社会重在理而不在管,重在维护秩序而不在宣示管控力。(徐毓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