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找卫计委求解养老问题的几个理由
(2013-06-17 15:35:10)村医找卫计委求解养老问题的几个理由
徐毓才
最近,部分村医跑到卫计委门前静坐。要求解决养老问题,有人说,养老问题该找人社部,找卫计委是找错了门。我觉得,不完全找错门,起码有以下几点理由:
1、当前村医突然活不下去的一个最直接原因的“基药制度”。基药制度几个最核心问题,一是基药目录,村医普遍觉得不够用,好多老百姓常用的药,OTC药没有了,病没法看;二是基药配送到位率极低,有的地方甚至不到一半,在“不够用”的恶劣情况下又出现“送不来”,加剧药荒;三是价格高,一些药品实行省上招标后,价格大幅上升,导致群众意见很大,而市县没权力调整,村医更是无奈;四是补贴少。国家规定基药零差率,而补贴很少,而且还有一些地方就这很少的补贴还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村医收入锐减,生活难以为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基本上无法完成。新医改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下子整了9个,后来每年扩大,不是增加项目就是增加服务内容。一些项目由于缺乏深入调研,如居民健康建档,安排超前,劳民伤财,缺乏信息化,成为死档,不可能发挥作用;二是服务报酬低,一些偏远山区,完成一份回访或本底资料收集花费很大气力,而报酬忒少;三是农民外出打工人群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完成,而报酬多以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没有办法只得作假,造假档案。
3、新农合政策对村医竭尽克扣之能事。因为信息化程度低,村卫生室量大面广,且多为个体户式作业,各地合疗办为保障资金安全,谨小慎微,制定了很多令人嗔目结舌,难以想象的报销政策,严格限制了村医正常诊疗报销,有的地方限诊次、限次均费用,有的地方险治疗方式,如不输液不报销,完全违背了医学科学规律。
4、村医养老问题突出,医改四年没有疑似曙光。当前村医仍是农民身份,因此自然没有退休之说,只能在岗位上老死。由于年龄大,现在很多资料要写要报,有的还必须用电脑报,难死人了。一些工作要进村入户翻山越岭,年龄大没办法干,但又不能退休,难道中央领导都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而村医还不能。从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基药新规,对村医的养老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明确说法,难道还要让村医等到死不成。
5、村医是医改中处境尴尬的一群人。四年前,新医改启动,口口声声说,医改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而今四年来,医务人员没有受到什么鼓舞,只觉得处境越发艰难。执业环境越来越恶劣,暴力伤医事件越来越频发;身份问题想解决,没门;在综合解决村医问题的“八字”方针——严进劣汰优转老退方面,只看到严进劣汰,而没有优转老退。
综上,村医是活,活不成,死,死不瞑目,忙,没劲,苦,苦尽不甘来,看不到希望。卫计委作为医务人员的家长,理当为医务人员做主,说透彻,也是为全国人民谋福祉。国家很多医改政策的制定,卫计委一定参与着而且有很强的话语权,不是医改办可能要设在卫计委吗?找你,说明大伙还对你有信心,不找你,恐怕就是失望以至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