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急需完成身份转变
(2011-08-26 13:43:37)
标签:
杂谈 |
乡村医生急需完成身份转变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
乡村医生是中国特殊的医生群体,他们过去是干着“医生”事拿“工分”的人,现在是干着“干部”事的农民。没有退休期,可以干到去世或者自己不愿意干的时候,当然也不会享受干部的退休待遇。当前,实施新医改,村医的事多多了,概括起来,就是事多了、钱少了、心累了。面对农村卫生这些事,面对100多万村医这种境况,就两个字:堪忧。
一是急需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完成村医身份的转变。当前医改一直呼吁“乡村一体化”,怎么才能实行一体化?一些地方出台要求,要统一标识、统一业务、统一制度、统一药品、统一考核等等,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任何政策能否得到好的执行,关键看效果,如果没有考虑到人的基本需求,只是局限于“行政性思维”的框框里,那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说到底,应该完成村医身份转变,让他们也同卫生院职工一样成为国家干部,可以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流动,卫生院统一调配管理,这样,乡村一体化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创新村医培养模式。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明确了村医的四大任务,即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根据这些要求,村医的培训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村医本来都有自己的“任务”,因此适宜于经常化的以会代训形式,可以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也可以组建县级常设培训机构,巡回培训,保证乡村医生能够接受持续性的业务能力提高。
三是创新用人制度 ,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前国家在解决乡村医生人才短缺问题上,采取了不少办法,如通过“振兴计划”、“执业医师招聘计划”、定向免费医学生招录计划、全科医生培训计划等,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短缺的问题,因为这些人难以在基层留住。至于为什么留不住,原因很复杂,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才机制问题,选人、用人、育人和评价人等等方面都是老一套,误了多少人才?!因此上,当今农村卫生是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人员不足和结构严重不合理等多种乱象并存的。相马不如赛马。我们为什么不能从社会上闲置的具有执业资格的人中招聘?为什么不去研究怎么使我们的乡村医生岗位变得吃香起来?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变相马为赛马的人才评价机制呢?因此,看似是医改问题,实则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问题。